
(台泰時報11月5日電)泰國商業部屬機構「貿易政策暨策略辦公室」(Office of Trade Policy and Strategy, OTPS)5日公布最新數據指出,2025年10月泰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為100.00,較去年同期(2024年10月)下降0.76%,為連續第七個月呈現負成長。當局表示,主因是能源與電費價格下降,加上政府推行多項減輕生活成本措施,使整體物價漸趨穩定。
貿易政策暨策略辦公室主任南塔蓬(Nantapong Jiralerspong)表示,全球能源價格持續下滑,加上政府啟動「Quick Big Win」計畫,降低燃油與電費支出,有效壓低民生成本。此外,豬肉、雞蛋、蔬果及個人用品等民生商品價格亦因產量增加與促銷活動而調降,進一步減輕通膨壓力。
報告指出,10月「非食品與飲料類」價格年減1.10%,主要來自能源、服飾與個人護理用品價格下滑;「食品與非酒精飲料類」則下跌0.17%,受蔬果、肉類及蛋品價格回落影響。不過,房租、國際旅遊與理髮服務等項目價格略有上升,反映旅遊與服務業活動回溫。
若排除生鮮食品與能源項目,10月核心通膨率為0.61%,略低於9月的0.65%,顯示整體通膨壓力仍維持低檔。
南塔蓬指出,與他國比較,泰國9月的年通膨率為負0.72%,在全球140個經濟體中排名第六低,並為東協10國中通膨率最低的國家,低於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與印尼等鄰國。
展望未來兩個月,該辦公室預期通膨率可能持續下降,因杜拜原油價格維持低檔,且政府仍實施多項減輕民生負擔措施,包括將電費調降至每度3.94泰銖,以及推行國內觀光促銷專案,帶動住宿及部分服務價格下降。
不過,年底消費旺季及「一人一半加強版」(Khon La Khrueng Plus)刺激經濟方案,將可能推升消費支出,使通膨在年底回到正值。商業部仍維持全年平均通膨預測為0%,較原先預估的0.5%略低。
南塔蓬表示,「一人一半加強版」措施有助刺激年終消費,增加資金流通,預期將成為帶動通膨回正的重要因素,使泰國結束連續多月的負通膨狀態。
圖片來源:泰國商業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