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租入法 泰國開放合法放租時代」

(台泰時報11月6日電)泰國房地產市場正迎來重大轉折。政府正推動兩項關於「住宿及旅館管理」的新法案,擬將長期灰色地帶的短期出租行為納入合法範疇,未來包括公寓、民宿、露營區等多元住宿型態都將有明確規範,標誌泰國正式邁入「短租合法化」的新時代。

根據庫許曼-威克菲爾德(Cushman & Wakefield Thailand)研究與顧問部主管蘇拉切(Surachet Kongcheep)指出,隨著共享經濟(Sharing Economy)浪潮延續,政府選擇從「禁止」轉為「管理」,目標是讓各類小型住宿業者如民宿、青年旅舍、車屋、甚至部分公寓出租單位都能依法登記營運,同時保障住客安全與收取應有稅收。

根據Airbnb提供的資訊,目前有兩項草案正在審議,內容將直接影響短租與公寓市場結構。其中第一項為《非旅館型住宿管理法案》,針對未登記為旅館的住宿場所,例如青年旅館、露營區、浮屋及房車住宿等,要求業者須註冊並設置經培訓合格的管理員(Caretaker),遵守消防安全、衛生與建築規範。該措施預期可提升住宿品質,但對於小型經營者而言,亦意味著營運成本的增加。

第二項則為《旅館法修正草案》,由法制辦(Office of the Council of State)提出,將現行《旅館法》更新以因應住宿業多樣化趨勢。草案把住宿業者依規模分為三類:

* 小型(不超過8間房):涵蓋家庭旅館、露營區等;

* 中型(9至40間房):涵蓋短期出租公寓或周租型單位;

* 大型(超過40間房):需持有正式旅館執照。

修法後,公寓單位得以在申報登記後合法進行短期出租,無須再取得完整旅館執照。這項變革被視為對長期以來「非法日租」問題的制度性回應,也可能徹底改變投資市場格局。

政府的立場顯示,全面禁止Airbnb等平台經營已不切實際,轉而採「納入制度、稅務透明、兼顧安全」的管理模式。蘇拉切指出,此舉可望讓灰色市場透明化,但也引發新爭議——若公寓可合法短租,「公寓是否仍是家」的界線將被模糊。

長期住戶可能面臨更多短期訪客進出,增加社區治安與設施損耗的風險。開發商則可能因應法規設計「分層銷售」模式,將部分樓層規劃為投資型單位,部分保留為自住空間。業界預期,這將吸引更多外國投資者進場,進一步推高城市投資性房產需求。

分析指出,這兩項法案雖以「整頓市場」為名,但其實是為泰國房地產市場開啟新篇章。公寓從單純居住空間轉為可投資、可營運的資產,將成為整個產業的「遊戲規則改變者(Game Changer)」。

 

圖片來源: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