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法通過 新加坡對詐騙犯施行鞭刑

(台泰時報11月5日電)新加坡國會於4日通過新修法案,正式核准對涉入詐騙與網路騙局犯罪的嫌犯採用「鞭刑」作為刑罰之一。此舉被視為新加坡政府對日益嚴重的網路詐欺問題採取的最嚴厲措施,旨在遏止犯罪集團透過數位手段侵害民眾財產。

根據新法,主謀、詐騙集團成員及負責招募者,將面臨「強制鞭刑」6至24下不等的刑度;而提供帳戶、協助資金流轉的「人頭帳戶」或共犯,則可依法院裁量,處以最高12下的「酌量鞭刑」。此法通過後,將成為亞洲首例明定以鞭刑懲治網路詐騙的國家。

新加坡內政部高級政務部長沈穎(Sim Ann)於國會辯論時指出,目前詐騙案件已占全國通報刑案總數約六成,成為最常見的犯罪類型。警方統計,自2020年至今,民眾因詐騙損失累計高達約38億新加坡元(約合新台幣950億元),其中2024年一年即創下歷史新高,達11億新加坡元(約合新台幣270億元)。僅2025年上半年,案件數已接近兩萬宗,損失金額達4.56億新加坡元(約新台幣110億元)。

當局指出,新法的目的在於「讓罪犯付出實質代價」,並強化威懾效果。過去新加坡僅在涉及暴力、性侵或破壞財產等重大犯罪時使用鞭刑,如今將其延伸至金融與網路犯罪,象徵政府決心全面升級反詐騙行動。

除刑罰強化外,新加坡政府亦同步推出多項防詐措施。包括限制涉及詐騙者使用銀行與電信服務,以及授權警方在發現個人「疑似成為詐騙受害者」時,得暫時凍結其銀行帳戶,以防止資金進一步流失。該措施自2025年初起實施,已成功阻止多起詐騙損失擴大。

此外,新加坡警察部門與金融管理局(Monetary Authority of Singapore, MAS)自2022年起即與主要商業銀行合作,強化可疑交易監控、資金流追蹤與即時凍結機制,藉此縮短查緝時間,封堵詐騙集團的資金管道。

沈穎表示,政府將持續從立法、執法及技術層面多方並進,建立全方位防詐網絡。她強調:「任何參與詐騙活動者,都必須為其行為付出應有代價。」

圖片來源:Post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