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泰時報11月6日電)國際投資人再度湧入泰國公債市場,特別是十年期長期國債,在近期遭大幅拋售後價格回穩。分析認為,這波買盤主因是全球投資者押注泰國正陷入「通貨緊縮」階段,預期泰國央行(Bank of Thailand, BOT)將於年底前降息0.25%,以支撐疲軟的經濟成長。
根據《彭博社》報導,泰國長期政府債券在十月出現兩年來最嚴重的價格下跌,起因於央行決議維持利率不變,與市場普遍預期相左。然而,隨著價格修正到相對吸引的水準,近期再度成為國際資金追捧的標的。
M&G Investments駐新加坡基金經理帕蘭帕・詹占叻森(Pirampha Chancharasrangsri)指出,泰國十年期債券經過回調後,估值「相對合理且具吸引力」,對長期投資人來說「已重返可投資區間」。她表示,外資持有泰國債券的比例仍低於過去五年平均水準,意味市場仍有增持空間。
過去五年間,外資平均每年淨買入泰國公債約56.7億美元,而2024年僅17億美元,顯示潛在回流力道仍強。據悉,10月29日的十年期公債拍賣吸引眾多外資參與,即便中標利率創七月以來新低,國際買盤仍明顯佔主導。
彭博調查顯示,多數市場策略師預期泰國十年期公債收益率將於本季降至1.40%,較目前約1.70%下滑約0.30個百分點。分析指出,這反映市場普遍押注泰銀即將降息,以對抗通縮風險並刺激需求。
Krungthai Global Markets資深策略師Phun Phanichphibul表示:「若央行確實降息0.25%,目前1.7%的長期收益率將成為鎖定報酬的理想點位。」他認為外資買盤短期內仍將延續。
M&G分析指出,泰國的通膨仍受控、商業銀行體系流動性充足,加上政府加快發債籌資及財政刺激計畫,整體環境對債市具支撐性。
不過,國內投資人因持倉已高,對目前收益率區間興趣有限。帕蘭帕指出:「本地機構投資者債券部位已偏重,短期內新增買盤動力不強。」
儘管泰國財政部近期上調2025年GDP成長預測至2.4%(原為2.2%),彭博分析師共識卻預期僅約2.1%,並在2026年進一步放緩至1.8%。這加深市場對經濟放緩與降息預期的信心。
綜合分析,外資買入泰國長期公債的兩大主因為:一、押注央行即將降息以防通縮;二、通膨溫和與高流動性環境使泰債相對具吸引力。若政策如預期落地,年底前泰債殖利率有望進一步下探。
資料來源:Bangkok Biz New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