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努廷出招「解散國會」 施壓人民黨前夕問政辯論

(台泰時報11月6日電)泰國總理阿努廷(Anutin Charnvirakul)近日暗示,若反對黨於下月不信任辯論中「出於政治報復」攻擊政府,將考慮提前解散國會。此舉被視為在問政辯論前,向聯合執政夥伴「人民黨」(People’s Party)施壓,藉此鞏固少數政府的執政穩定性。

阿努廷身兼「泰自豪黨」(Bhumjaithai Party)黨魁,他於11月5日在《The Standard 經濟論壇2025》上公開表示,若反對黨利用不信任案作為政治報復工具,他將「不坐以待斃」,可能於2026年1月31日解散國會。他說:「如果這場辯論只是為了報復或政治遊戲,我會立即解散眾議院。我不會讓任何人白白攻擊政府。」

消息傳出後,政壇議論紛紛。據透露,為泰黨(Pheu Thai)正考慮於國會於12月12日復會後提出不信任動議,矛頭直指政府施政與內閣成員爭議。

若阿努廷真於12月底或明年初解散國會,將導致多項重要法案停擺,包括由人民黨提出的《地方自治進步法草案》、為泰黨主導的「曼谷捷運20銖均一票價法案」、三黨共同提出的《社會和諧促進法》,以及正在審議的《憲法修正草案》。這些法案原訂於12月初展開辯論,提前解散恐使立法進程全面中斷,削弱各政黨在大選前展現政績的機會。

政治觀察家指出,阿努廷的談話反映出精心布局。對執政的泰自豪黨與其盟黨「克拉塔姆黨」(Klatham Party)而言,保住政權優先於法案通過。阿努廷的「不讓任何人免費攻擊政府」言論,顯示其有意以解散威脅反對派,提前削弱問政辯論對政府信任度的衝擊。

外界預料,反對黨將在問政中聚焦三大議題:打擊網路詐騙不力、內閣成員疑涉灰色經濟,以及美泰稀土合作案的不透明談判。另有分析指,為泰黨可能重新提出「參議院共謀案」與「考可拉冬土地爭議」等舊案,藉此動搖政府形象。

根據泰國憲法第151條,不信任案須獲過半數議員支持方能通過。目前國會共有492席,12月復會後預計增至494席,意味至少需247票才能推翻政府。若為泰黨成功與人民黨結盟,支持票恐逼近300票,對阿努廷構成實質威脅。

然而,若人民黨選擇棄權或不參與投票,反對陣營的倒閣行動幾乎注定失敗。從目前政治氛圍觀察,人民黨傾向維持「中間穩定」立場,以確保能繼續推動其核心政策,如政治結構改革及地方自治法案。

但政治分析人士指出,一旦阿努廷動用「解散國會」權力,人民黨現有的議會影響力恐瞬間瓦解,從主動推動改革的地位轉為被動應戰。

目前泰國政局雖未出現立即危機,但「提前解散」議題已成為年底前政壇最敏感的政治信號。各方皆在觀望阿努廷是否真的會「以退為進」,透過解散國會重組政治局勢。

圖片來源:The 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