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泰時報11月6日電)泰國持續成為全球影視圈矚目的拍攝熱點,僅今年前10個月,外國電影與影集在泰拍攝帶來逾67億銖收入,創歷年新高。隨著國際製作團隊紛至沓來,負責內容審核的「電影與錄影審查委員會」(Film Board)也加強把關,嚴防影像或劇情扭曲真實事件、損害國家形象,成為幕後的重要守門人。
根據泰國觀光局電影與影像事務處資料,2025年前10個月共有超過600個外國拍攝計畫在泰申請,累計投資金額達67.86億銖。這項亮眼數據反映泰國以優美景色、合理成本及專業團隊成為國際影視拍攝首選,同時也展現「軟實力」對經濟的帶動效果。
不過,在吸引投資的背後,如何維護國家形象成為挑戰。Film Board 隸屬觀光局,負責審查所有外國劇本與拍攝申請。外國劇組若希望在泰國取景,須委託經核可的泰國製片協調員提交完整劇本、演員名單、拍攝時程及法律文件。文件送達後,Film Board 會召開跨部門會議,成員涵蓋外交、文化、藝術、環保及電影專業領域,共同檢視劇情內容是否影響泰國形象、是否符合社會真實情境。
審查過程並非僵化限制。Film Board 通常會與外國團隊協商,協助他們理解泰國文化背景與制度。例如曾有劇本將泰國法院描繪為歐式法庭,委員會便建議改為符合本地司法環境的法庭設計。另有作品在描述警方辦案或監獄情節時出現不符實況的橋段,也被要求修正。若部分內容被認定「存在即損害國家形象」,即使不影響劇情主線,也會被要求刪除。
對於涉及毒品、人口販運或暴力犯罪且明確設定於泰國的情節,審查標準更為嚴格。儘管如此,官方統計顯示,每年遭拒的申請僅1至2件,占總案量不到1%,顯示泰方在「促進投資」與「形象維護」間取得平衡。
近年新趨勢是外國團隊傾向以泰國真實事件作為劇情素材,如取材自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的影集《Typhoon Family》。該劇雖在審核階段已修正部分內容,但上映後版本仍出現與協議不符的畫面,引發社群爭議。此事件使Film Board強化現場監管制度,指派來自觀光局、警方或委員會的監督員駐守拍攝現場,防止臨時更改劇本或加入未經核可的情節。
若違規拍攝或播出版本與核准內容不符,Film Board將召回泰方協調員說明,視情節輕重處以6個月至1年禁接案處分,並通報外交部與相關機關處理外方責任。
泰國政府強調,電影產業為創造就業與推動地方經濟的重要管道,但同時必須確保「泰國」在鏡頭中以正確、尊重的方式呈現。Film Board 的審查制度已成為國際影視合作的參考模式,在保障創作自由與維護國家形象之間取得平衡,使泰國能繼續成為全球拍攝熱區,並維持其正面國際形象。
圖片來源:Thai PB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