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專家警告:海鷗路徑異常 泰中部與東北部面臨再度洪患

(台泰時報11月5日電)氣象專家警告,第25號颱風「海鷗」(Kalmaegi)正朝泰國東北部移動,其路徑與強度均較原預測更為異常。由於中國冷氣團迅速減弱,加上拉尼娜(La Niña)現象開始形成,兩股氣候效應將共同放大降雨規模,恐引發東北及中部多地洪患。

泰國水資源顧問公司「TEAM集團」執行長朱拉威·詹塔拉叻(Chawalit Chanthararat)指出,目前泰國正經歷複合型天氣現象:「冷氣團退卻」使防護氣流消失,為熱帶氣旋開啟進入內陸的通道;同時,拉尼娜初期階段強化了太平洋信風,助長颱風維持能量,形成罕見的「雙重助長效應」。

他分析,北部地區(如清邁、素可泰)近日的強降雨,主要來自中國冷空氣與安達曼海暖濕氣團的直接碰撞;而中部(曼谷及周邊省份)連續三天豪雨,則源於冷氣團衰退導致季風槽北抬,從泰國灣吸入大量水氣,造成降雨集中。

颱風強度與預測路徑

根據氣象局預估,「海鷗」將於11月6日以三級颱風強度登陸越南,隨後減弱為熱帶風暴,於11月7日進入泰國東北部烏汶、四色菊及益梭通等省,並在11月9日前後於孔敬地區消散。

專家指出,這是近年少見的深層侵入型颱風,意味著其降雨帶將深入泰國內陸,造成更廣泛的積水與農業損失。

高風險區域:東北與中部

朱拉威表示,風暴將使東北部主要流域──「湄公河支流系統」中的「奇河-穆河」流域出現暴漲,尤其在烏汶、瑪哈沙拉堪、羅勇與益梭通等地的河道與下游壩區。包括烏汶叻他那水庫、南拍瓦壩與楠河沿線地區,皆有溢堤風險。

中部地區的焦點則是大城府(阿育他亞)與安通府。由於昭披耶大壩(Chao Phraya Dam)需加大排水量以分散上游洪水,低窪地區如邦班、沙那、拍海與蓬蓬等區域,水位恐在未來數日回升約30公分。

朱拉威提醒:「雖然此颱風可補充伊森地區(東北部)水庫蓄水量,但下游洪水風險極高,地方政府與居民應加強戒備,隨時注意氣象警報。」

年底仍恐有5個熱帶系統生成

截至目前,西太平洋與南海本年度已生成25個颱風。氣象專家預測,年內仍可能出現4至5個新熱帶氣旋,受季風槽南移影響,未來風暴可能改朝泰國南部路徑移動,為南部帶來季節性豪雨與洪患。

環境學者指出,極端氣候下「冷熱氣團錯位」與「海溫異常」已成為東南亞天氣模式的新常態,顯示區域需建立更精密的防災與水資源管理系統。

圖片來源: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