籲向星國取經 以市場升級技能

(台泰時報11月3日電)泰國人民黨籍國會議員兼發言人帕里叻(Parit Wacharasindhu)於11月3日透過社群平台發表文章,呼籲政府應重新定位「人力資本投資」策略,提出十項政策建議,主張以市場機制為導向推動國民技能升級計畫,並借鑑新加坡 SkillsFuture 模式,改善泰國勞動力在數量與品質上的雙重劣勢。

帕里叻指出,泰國正面臨「雙重劣勢」挑戰。一方面,人口結構老化、出生率下降、勞動人口比例連年下滑;另一方面,教育品質與職場技能均不足,導致生產力(productivity)停滯不前。他強調,若政府希望泰國保持競爭力,首要任務應是全面提升國民技能與勞動生產率。

他表示,近期赴新加坡拜會 SkillsFuture 團隊後,觀察該國十多年來持續推動技能培訓政策的成效。新加坡政府每年編列約6億至8億新幣(折合約1,500至2,000億泰銖)投入人才培訓,成功建立以市場需求為依歸的技能培育體系。帕里叻指出,重點不在於投入金額,而是制度設計如何讓公帑投資與勞動市場實際需求精準對接。

根據其整理的十項重點建議,首先,政府應發放「學習積分」給民眾,由民眾自由選擇課程,以刺激優質課程的市場競爭。其次,政府應負責課程認證,確保內容符合未來產業需求,同時建立「技能情報團隊」持續追蹤市場趨勢。第三,政策必須保持靈活,支持特定族群,例如為40至60歲中年勞工提供額外補助,或協助中小企業培訓員工。

此外,他指出,SkillsFuture 允許民眾使用積分於國際學習平台(如 Coursera),並建立「技能護照」(skills passport)制度,整合學習與工作歷程,未來可進一步發展與創業融資相連結的培訓生態。

帕里叻坦言,該模式的最大挑戰在於如何評估政策成效,目前新加坡仍在建立完整的追蹤機制,以衡量學員受訓後收入或就業的實際改善幅度。不過他認為,最值得學習的核心精神,是政府應從「執行者」轉為「規範者」與「促進者」,讓勞工與教育機構能透過市場機制自我調整與競爭。

他並透露,返泰後已與國會下屬「人力技能發展小組委員會」召開首次會議,預定於年底前完成具體政策建議,作為各政黨制定未來選舉政見的參考。帕里叻表示,感謝多位學界與企業界專家參與討論,並將持續透過個人社群平台更新進展。

圖片來源:Bangkok Biz 圖片日期:2025年1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