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財政部推壞帳新方案 協助380萬小債務人

(台泰時報10月27日電)泰國財政部計畫於本週向內閣提交新一輪債務紓困方案,針對全國約380萬名小額債務人進行不良債權重整,總額約1,200億泰銖,以協助家庭減輕債務壓力並穩定金融體系。

據財政部匿名消息來源指出,該方案將聚焦於個人負債低於10萬泰銖、且已列入不良貸款(NPL)名單的借款人。政府擬依借款人償付能力調整還款條件,包括延長償期、降低每月還款額,讓債務人有機會逐步清償。

同時,財政部將提請內閣批准由國營資產管理公司(AMC)收購商業銀行與非銀行金融機構所持不良債權,首批收購金額預計介於600億至700億泰銖之間。相關作業將由阿里資產管理公司(Ari AMC)及素坤逸資產管理公司(Sukhumvit Asset Management)負責執行。

消息人士透露,政府將以約100億泰銖購買這些壞帳,資金來源來自「你戰我幫」(Khun Soo Rao Chuay)債務紓困計畫剩餘的260億泰銖預算。金融機構此前已為相關壞帳提足呆帳準備,因此出售價格將遠低於本金。

根據財政部資料,在1,200億泰銖壞帳中,約140萬名債務人欠商業銀行合計350億泰銖,其餘240萬名則向非銀行金融機構借款,總額約850億泰銖。

財政部指出,解決家庭債務問題是政府四個月內須推動的五大優先政策之一,目標在年底前見效。

農業與農合銀行(BAAC)總裁察猜(Chatchai Sirilai)表示,該行亦將啟動自有壞帳重整計畫,特別針對年滿70歲以上的高齡債務人,將其債權移入行內專屬資產管理部門管理。目前此群體約2.8萬人,債務總額約55億泰銖。

察猜指出,銀行管理層正擬定細節,包括分期還款、繼承人承擔債務、特定情況下的減免原則,以及政府補貼方案等,待董事會審議後實施。

根據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委員會(NESDC)統計,2025年第一季泰國家庭債務占GDP比重為87.4%,年減0.1個百分點,主因金融機構收緊放貸標準。然而,委員會警告,過度嚴格的貸放政策恐迫使更多民眾轉向地下借貸,加劇債務問題。

報告同時指出,年輕族群傾向使用「先買後付」(Buy Now, Pay Later)模式,也成為家庭債務居高不下的重要因素。

圖片來源:AI 圖片日期:2025年10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