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總會重砲出擊 泰國治理危機波及區域賽事

【本報訊】國際滾球暨草地木球總會(WPBF)日前拋出震撼彈,宣布取消滾球運動在 2025 年東南亞運動會的比賽資格。這屆東運會將於 12 月 9 日至 20 日在泰國舉辦,而泰國素以滾球強權自居,此舉不僅重挫東道主,更使整個區域體壇譁然。

WPBF 強調,任何協會或選手若仍參與 2025 年東運會滾球比賽,將被全面禁賽,直到 2027 年馬來西亞東運會方能恢復資格。此決定意味著數千名泰國運動員的生涯受到衝擊,也讓滾球在東協舞台陷入停擺。

據了解,WPBF 主席克勞德.阿澤馬(Claude Azema)在致函區域體育主管機關時,直言對泰國滾球協會領導層的表現「深感失望」。阿澤馬並未點名,但指控一名因多起違規遭到終身禁賽的前會長,仍持續干預協會事務,嚴重破壞公信力。WPBF 認為,這場醜聞重創泰國滾球聲譽,並危及上萬名選手的權益,最終導致泰國協會遭國際除名,陷入孤立。

阿澤馬強調:「相關行為不僅動搖泰國滾球的誠信基礎,更剝奪運動員在國際舞台上公平競爭的權利。」

面對危機,泰國奧林匹克委員會緊急成立中央滾球委員會,並獲國際滾球聯合會(FIPJP)承認,以監督運動管理並重建信任。然而,泰國體育局(SAT)拒絕承認該委員會權限,形成僵局,使整頓進程更加複雜。

泰國奧會副主席柴亞帕克.西里瓦特(Chaiyapak Siriwat)透露,經過與國際滾球聯合會多輪談判,泰方在 7 月提出成立一個由七名中立人士組成的臨時委員會,負責協會日常運作,才讓滾球勉強回歸第 33 屆東運會。不過,國際總會仍以治理問題為由,將該項目自 2025 年名單中剔除,藉此表達嚴正立場。

觀察人士指出,事件反映國際體壇對治理透明度的高度要求,也對泰國如何整合體育協會內部權力關係構成嚴峻挑戰。隨著東運會腳步逼近,泰國滾球社群陷入焦慮,不僅選手前途未卜,基層推廣也受到波及。此番風暴,恐怕將改變東南亞滾球運動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