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海牛命脈 泰府祭強策制止盜獵

(台泰時報10月11日電)泰國副總理兼自然資源與環境部長蘇查(Suchart Chomklin)11日指示海洋與沿岸資源部門全面加強防範措施,以應對近期海牛死亡與非法獵取海牛牙事件。他強調,政府不僅要「數屍體」,而是要「守護生命」,要求相關單位加快調查、追緝兇手,並強化沿海巡邏與監控機制。

據官方通報,10月5日於甲米府(Krabi)北空縣的後島(Koh Sriboya)海灘發現一具遭斬首的海牛屍體。海洋與沿岸資源廳調查指出,於2023至2025會計年度間,全國共發現112頭海牛擱淺,其中8頭被切取頭部或象牙。僅2026會計年度初期即有2頭擱淺,1頭遭盜獵者取牙。初步研判,多數個案為死亡後遭割取,惟案件頻仍,顯示盜獵仍未絕跡。

蘇查表示,已命令相關單位加強執法力度,並要求各沿岸省份增設監控據點與民眾回報機制,以杜絕獵殺行為。他強調,「海牛是海洋生態的重要指標物種,若牠們消失,意味整個海洋系統正遭破壞。」

海洋與沿岸資源廳長官賓薩(Pinsak Suraswadi)補充指出,該廳已與自然資源與環境犯罪調查警察總署(DPNEC)合作,啟動聯合行動計畫,從防範、偵查到保育多方同步推進。主要措施包括設立「海草巡邏小隊」、使用無人機與公民科學(Citizen Science)平台監測海牛活動,並研議新增保護區域。

此外,政府在普吉與董里兩地的珍稀海洋動物醫院設有緊急救援小組與駐院獸醫,以即時處理擱淺事件。當局同時強化與警政署及國家公園廳的協作,嚴格依《野生動物保護法》(2019年)辦理,最高可處15年徒刑或罰款150萬泰銖。

賓薩指出,除執法外,還推動教育與復育工作。當局在沿海社區開設工作坊,培訓漁民與志工參與監測與救援行動,並持續修復退化海草床,包括利用廢棄養蝦池培植海草苗及設立保育圍欄,以恢復海牛棲地。

根據調查,目前泰國境內海牛數量約203頭,較2022年的280頭明顯減少。其中安達曼海域約187頭,泰國灣約16頭。主要威脅包括棲地喪失、船隻撞擊及非法盜獵。惟近年來部分海草區開始恢復生長,部分海牛族群亦回流至原棲地,顯示復育政策初見成效。

賓薩呼籲社會停止迷信「海牛牙具靈力」的錯誤觀念,強調海牛並非護身符,而是維繫沿海生態的重要一環。他表示:「守護海牛,就是守護海洋的健康與沿岸社群的未來。」

圖片來源:Bangkok Biz 圖片日期:2025年10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