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泰時報10月4日電)泰國在推動清潔能源與綠色經濟轉型之際,卻因能源政策不確定性與綠電供應不足,正面臨投資風險。專家指出,若無法加快落實相關法規與措施,泰國恐將在區域競爭中落後,甚至失去外國直接投資的青睞。
依據「替代能源發展計畫(AEDP)2018-2580」以及「電力發展計畫(PDP)2024-2580」,泰國設定在2036年前以再生能源取代化石燃料30%,並在2040年達到再生能源占比51%之目標。然而目前全國清潔能源發電僅約10,010兆瓦,占比26%,與既定目標仍有明顯落差。
全球綠色經濟浪潮加速,歐美與中國等主要貿易夥伴皆將碳中和與低碳產品納入貿易條件。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將於2026年正式上路,屆時若產品無法證明使用清潔能源,將面臨額外成本。多位業界人士警告,泰國若無法提供穩定綠電,恐影響出口競爭力。
泰國投資委員會(BOI)資料顯示,2025年上半年共有1,880件投資申請,總額逾1.05兆銖,其中再生能源項目占42,238百萬銖,約191件。累計自2015年至2025年3月,清潔能源相關投資案逾2,900件,總額達5.6兆銖,顯示外資對泰國綠能產業仍具高度關注。
然而,能源政策的不明確性卻成為最大障礙。SCG Chemicals 公司 ESG 策略部主管布特拉(Butra Boonliang)指出,若企業無法獲取百分百綠電,將難以符合國際規範,出口市場恐遭限縮。他直言:「越南已提供長期綠電購售協議(PPA),若泰國遲遲未行動,外資很可能轉向越南。」
Central Pattana(CPN)永續發展專案部主管迪沙(Ditsatha Nonthiworawong)則強調,企業迫切需要綠電,但目前第三方進入天然氣管線與LNG終端站的規範尚未開放,法規進展緩慢,導致供應不穩定。
泰國發展研究院(TDRI)學者阿麗蓬(Areeporn Aswinpongpan)則指出,未來資料中心與雲端運算需求急增,對綠電需求將在2036年達到5,400兆瓦,是目前的九倍。若泰國無法即時擴大供應,勢必削弱其作為東協數位樞紐的競爭力。
與區域相比,泰國進度明顯落後。越南訂下2030年再生能源占比51%目標,比泰國提前十年。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及寮國均已宣示在2050年前達到淨零排放,而泰國則仍以2065年為目標。
專家呼籲政府盡速釐清能源政策,推動開放第三方接入、完善綠電收購機制(UGT、Feed-in Tariffs),以確保長期能源穩定性。否則不僅影響國際投資信心,更可能使泰國在全球綠色經濟轉型中失去關鍵位置。
圖片來源:Khaosod 圖片日期:2025年10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