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泰時報10月3日電)隨著醫療進步與社會發展,全球平均壽命不斷提升,但「健康壽命」卻未能同步延長,成為當前公共衛生的重要課題。專家指出,長壽若缺乏健康支撐,僅意味著在生命最後數年間承受疾病困擾,真正的挑戰是如何讓健康壽命盡可能接近總壽命。
根據國際統計資料,目前全球平均壽命約為73.6歲,但健康壽命僅有63.6歲,顯示多數人最後十年處於帶病狀態。泰國平均壽命約77歲,健康壽命則約67歲,情況與全球趨勢一致。這意味著「延壽」與「保健」之間仍存在顯著落差。
健康壽命的延長涉及多重面向。飲食方面,傳統飲食中蔬菜、香草及發酵食品可強化腸道功能與免疫系統,提供長期健康基礎。運動則有助維持肌肉量與新陳代謝,並透過表觀遺傳學調整基因表現,延緩細胞衰老。研究顯示,規律運動能降低DNA受壓力影響的程度,使身體狀態保持年輕。
睡眠亦是重要因素。深度睡眠階段為身體修復期,成年人應確保每晚約1.5至2小時的深睡,以維持免疫力與腦部功能。提升睡眠品質的方法包括規律作息、營造安靜環境,以及藉由草本飲品或芳香療法來放鬆身心。
心理層面同樣不容忽視。長期壓力會導致荷爾蒙失衡,促使發炎反應加劇並加速細胞老化。研究發現,壓力與端粒縮短相關,而端粒是保護細胞的關鍵結構,其縮短意味著細胞功能衰退。保持樂觀心態與有效的壓力管理,被視為延緩老化的重要手段。
近年來,醫學與科技在長壽領域有多項突破。腸道微生物群研究證實,菌群多樣性與健康老化密切相關;基因與表觀遺傳學揭示環境與行為對基因表現的影響;人工智慧與大數據則協助醫療機構精準分析健康風險,提出個人化建議。
此外,數位孿生技術正在應用於健康管理,透過模擬不同生活方式與治療方案,預測其對壽命的影響。這些新工具使醫療服務從傳統治療模式轉向預防與健康管理,強調長期規劃的重要性。
專家總結指出,延長健康壽命沒有捷徑,關鍵在於日常習慣的累積。飲食、運動、睡眠與心理調適,皆是不可或缺的因素。每一天的選擇,都是對未來生活品質的投資。隨著平均壽命的增加,如何同步提升健康壽命,將成為全球社會共同面對的核心議題。
圖片來源:Bangkok Biz News 圖片日期:2025年10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