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FTA出口增溫 7個月成長逾一成

(台泰時報10月2日電)泰國商務部轄下外貿司公布數據指出,2025年1月至7月期間,泰國利用自由貿易協定(FTA)優惠條件的出口總額達534.21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1.57%,占出口總額的比率達81.59%。主要市場仍以東協、中國及印度居首,反映泰國業者在國際市場中持續保有競爭優勢。

外貿司司長阿拉達(Arada Fueangthong)表示,當前國際經貿局勢多變,FTA成為降低貿易壁壘與關稅的重要工具,使泰國商品在主要市場中維持價格優勢。數據顯示,泰國出口透過「東協貨品貿易協定」(ATIGA)使用額最高,達185.05億美元,占比68.61%;其次為「東協-中國自貿協定」(ACFTA),金額160.46億美元,占比98.31%;排名第三的「東協-印度自貿協定」(AIFTA)則為62.33億美元,占比75.11%。另有日泰經濟夥伴協定(JTEPA)與泰澳自貿協定(TAFTA),分別達36.70億及31.95億美元。

在出口品項上,農產品與加工品仍是亮點,特別是鮮榴槤、蔗糖、調理雞肉、鮮果(如番石榴、芒果及山竹)及木薯乾,總額157.13億美元,占比29.41%。工業產品則以貨運車輛、合成橡膠與天然橡膠混合物、未成形鉑金、分體式冷氣機及自動化機械為主,總額377.07億美元,占比70.59%。

值得注意的是,榴槤依然是泰國出口水果的冠軍,中國及印度市場需求強勁,推動銷售成長。同時,7月份出口統計顯示,鉑金及珠寶首飾的出口量顯著增加,反映泰國業者在高附加值產業的競爭潛力。

目前泰國已簽署14項FTA,外貿司持續追蹤其中12項協定的使用情況。例外包括泰紐經濟夥伴協定(TNZCEP),因採行出口商自我聲明制度,不需經外貿司審核;以及東協-香港自貿協定(AHKFTA),因香港為自由港,所有商品進口稅率為零。

阿拉達指出,外貿司近年積極推廣FTA知識,2025年度已在全國舉辦10場研討會,地點涵蓋曼谷、羅勇、宋卡、阿瑜陀耶、北碧、那空帕農、呵叻、武里南、南奔及春武里,共計1,364名業者參與,超越原訂1,200人的目標。外貿司將在2026年度持續以更積極策略推動FTA使用,協助泰國企業擴展出口版圖。

阿拉達強調,隨著全球經貿環境競爭加劇,FTA不僅是降低成本的工具,更是分散市場風險的重要機制,有助於泰國同時維持傳統市場優勢,並拓展新興市場。她並呼籲泰國企業應加強利用FTA規範,提升商品附加價值,以因應全球需求變化。

外界分析認為,泰國在FTA框架下的出口成長,將繼續支撐國內經濟韌性,尤其農產品與高端工業品雙軌並進,有助於維持長期出口動能。

圖片來源:Bangkokbiznews 圖片日期:2025年10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