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推國家電商平台 減外資壟斷助SME

(台泰時報10月2日電)泰國經濟與數位產業相關單位提出構想,建議設立全國性「電子商務平台」Open Commerce Network(OCN),作為數位經濟公共基礎設施,藉以降低對外資平台的依賴,防止壟斷情況擴大,並協助中小企業、農民及地方業者減少經營成本,預估費用可下降逾五成。

構想指出,OCN 將以「開放型數位交易網路」為設計理念,透過共用 API 將買方、賣方、物流與支付系統連結,並結合 PromptPay、NDID 及數位身份認證工具,確保交易安全透明。平台定位類似於國家級金融基礎設施,將成為電子商務領域的共用網路,協助地方與中小企業拓展市場。

EfraStructure 集團執行長帕武(Pawoot Pongvitayapanu)指出,近年泰國本土 e-Marketplace 業者陸續退出市場,原因在於外資平台投入巨額資金,以免費服務及低價促銷取得市占率,隨後逐步提高手續費。現今許多商家須支付高達15%至25%的佣金,加上中國商品大量湧入且部分未繳納稅費,進一步加劇競爭壓力。

過去25年間,泰國政府曾嘗試建立超過20個官方 e-Marketplace,但多數因僅停留在網站層級,缺乏專業組織與市場推廣而失敗。帕武認為,印度於2020年設立的 ONDC(Open Network for Digital Commerce)可作為借鏡,目前已拓展至500多座城市,涵蓋25萬家商戶,每月交易數以百萬計,顯示透過公共基礎設施可有效支持本地業者。

OCN 系統將分為三層:第一層 Buyer Interface,透過銀行、政府或新創開發的應用程式,讓消費者能直接選購多樣化商品;第二層 Seller Interface,協助 POS 系統與地方電商接入平台;第三層 Logistics/Payment/Identity Layer,整合運輸、支付與身份驗證,未來還可對接 Shopee、Lazada 與 TikTok Shop,實現跨平台分銷。

平台亦將連結政府數據庫及應用,包括商業發展廳、社區發展部,以及 G-Wallet 與「Pao Tang」支付系統,並導入 ThaiID 以增進信任。地方政府將設立 Local Hub 篩選商品,協助社區業者參與平台,確保品質與供應鏈透明度。

計畫初期將於達叻府與尖竹汶府試行,主推農產品及蔬果,並配合物流提升配送效率;第二階段將擴展至 OTOP 及時尚商品,並引入郵政、商業銀行、大型零售網路如 7-Eleven 參與,同時設立創投基金以支持本地新創。

在組織模式上,建議成立由政府控股的股份有限公司,並開放民間資金投入。收入來源將包括低於市場水準的交易費用、進階服務、物流配送、廣告推廣,以及官方與合作機構的支持方案。專家強調,OCN 並非與既有平台直接競爭,而是作為合作夥伴,為中小企業與 OTOP 提供新的數位空間,降低成本並強化長期競爭力。

外界分析認為,若計畫順利推行,將有助於建立公平競爭環境,避免外資壟斷,並推動泰國數位經濟向可持續方向發展。

圖片來源:Thansettakij 圖片日期:2025年10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