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基建為本 泰國力拚AI區域領先

(台泰時報10月2日電)泰國正站在人工智慧(AI)經濟的關鍵轉折點,學界與業界一致認為,數位基礎建設的強弱,將決定泰國在東南亞區域競賽中是成為領先者,還是僅能扮演追隨者。

根據泰國業界觀察,隨著AI技術廣泛滲透至金融服務、城市治理、產業升級及教育培訓,泰國必須加速建設能支撐龐大運算需求的數位基礎設施,否則將喪失競爭優勢。泰國 ST Telemedia Global Data Centre(Thailand)總經理 布實琳(Busarin Pradityon) 指出,泰國市場已具備快速成長潛力,但「我們是否擁有足夠堅實的基礎建設來支撐AI生態,才是決勝關鍵」。

目前,新加坡憑藉政府大規模投資16億新加坡元,並吸引科技巨頭投資超過260億美元,已成為區域AI領頭羊。馬來西亞則訂下2030年躋身全球前20大AI經濟體的目標,並推出國家級AI戰略。越南也積極推動數位轉型計畫,並藉由龐大的電子商務與金融科技需求,迅速成為新興AI創新中心。

泰國方面,根據 Statista Market Insights 數據,今年(2025年)泰國AI市場規模估計達11.6億美元,年均增長率可達26.24%,持續至2031年。這意味著泰國必須在短期內強化雲端運算、資料中心及高速網路等基建,否則將錯失「黃金十年」。

泰國 國家AI委員會(National AI Committee) 已規劃兩年內培訓至少1,000萬名AI應用使用者,並培養9萬名AI專業人才及5萬名AI開發人員,藉此將泰國定位為「東協AI中心」。但專家強調,若缺乏能支撐產業規模應用的數位基礎,這些目標恐僅停留在示範階段。

經濟學者指出,泰國人口結構正快速老化,單靠低廉勞動力已無法維持競爭力。未來的比較優勢將取決於AI能帶來的生產力提升,而這一切皆建立在數位基礎建設之上。

目前,泰國政府已啟動國家AI戰略,並與大學及研究機構合作,推動人才培育計畫。不過,單靠政策不足以支撐長遠發展,仍須仰賴民間投資,推動雲端與數據基建整合,並促進政府數位轉型。

專家預測,未來三至五年內,自主型AI代理系統(Autonomous Agents)、量子運算加速AI、以及AI機器人應用將陸續普及。若泰國能及早布局基礎建設,將有望成為東協AI產業的運營平台,吸引國際企業在泰設立研發與運算中心。

布實琳表示,泰國具備地理位置優勢、經濟穩定及製造業基礎,完全有潛力成為「東南亞AI平台」。但若遲遲未能建構足以支撐複雜應用的基礎建設,泰國恐將淪為AI技術的單純輸入國。

她總結指出:「泰國的機會窗口有限,唯有在數位基建上先行一步,才能將AI轉化為實際的經濟價值,並真正從『使用者』邁向『輸出者』。」

圖片來源:Bangkok Biz News 圖片日期:2025年10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