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柬對峙未解 國際關切加劇

圖片來源:https://www.bangkokbiznews.com/politics/1200739 

圖片日期:2025年9月 28 日

(台泰時報曼谷28日電)泰柬邊境衝突持續延燒,泰國政府在區域鄰國與國際社會的壓力下舉步維艱。三軍高層評估一致認為,邊境僵局恐將拖延至明年,雙方談判迄今未能達成共識。外界矚目阿努廷(Anutin Charnvirakul)領導的政府能否在短期內化解危機。

泰國空軍司令帕那帕克迪(Phanphakdee Phattanakul)近日致函新加坡,抗議該國對泰柬邊境爭端立場偏頗,指責新加坡在國際場合批評泰方「欺壓」柬埔寨。信中強調,泰國一向將新加坡視為優先夥伴,盼望新加坡也能展現對泰國的支持。事件引發爭議後,新加坡隨即調整態度,並對相關言論表達遺憾,重申與泰國軍方長期合作,包括自1983年起舉行的「AIR THAISING」年度聯合演習,以及與美國共同參與的「COPE TIGER」大型軍演。

陸軍方面,司令帕那(Pana Klaoplotthuk)透過發言人溫泰(Winthai Suwaree)向馬來西亞發出訊息,擔憂吉隆坡在處理泰柬問題時失去中立。馬來西亞總理安華(Anwar Ibrahim)日前與柬埔寨總理洪瑪內特(Hun Manet)會晤後,公開呼籲雙方保持克制並透過談判解決爭議。泰方認為安華僅聽取單方訊息,可能造成區域不平衡。

爭端起因於9月中旬,泰國防暴警察在沙繳府科克蘇區阻止柬籍民眾跨境拆除鐵絲網,使用催淚瓦斯與橡膠子彈驅散人群,引發柬方不滿。洪瑪內特隨後致函多國,呼籲介入,將雙邊問題推向國際舞台。

泰國安全單位指出,安華藉此塑造「和平締造者」形象,並強化其作為東協(ASEAN)輪值主席的地位。同時,新加坡與美國關係密切,又在柬埔寨擁有龐大商業利益,使立場更趨複雜。

軍方分析認為,若從軍事持久力比較,泰國具優勢;但在外交戰場上,柬埔寨展現高度一致與靈活策略,持續尋求外部支持,使泰國處於被動。相較之下,泰國因領導層更迭頻繁,內部政治不穩,削弱了外交談判的延續性。

根據柬埔寨國家銀行與發展委員會資料,2024年十大外資來源國包括中國、越南、韓國、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加拿大、英國及美國。邊境封鎖已影響相關投資利益,促使多方敦促兩國加快談判。分析人士認為,若局勢持續僵持,泰國終將在壓力下被迫開放邊境。

目前泰國政府強調,任何解決方案必須確保領土主權完整,「不失去一寸土地」。外界正觀察阿努廷政府將如何在內外壓力下尋求突破,避免衝突進一步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