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協焦點

新加坡:GDP 2040 年可望倍增 科技製造與綠色轉型為成長主軸
(台泰時報11月2日電)星展銀行(DBS)研究報告指出,新加坡經濟正邁入長期穩健擴張期,預估至2040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將翻倍,達1.2兆至1.4兆美元。未來15年成長動能將主要來自數位基礎設施、先進製造、綠色能源及高科技服務業。報告指出,新加坡擁有亞洲最穩定的貨幣與監理制度,並透過《製造2030藍圖》和《貿易2030戰略》推動半導體、生技與自動化產業升級。碳稅政策亦將於2030年前逐步提升至每噸50至80新元,確保環境與產業轉型並進。

印尼:外資須遵守僱傭法 固定與永久聘僱條件明確化
(台泰時報11月2日電)印尼《2021年第35號政府條例》明定就業契約類型分為固定期限(PKWT)與永久聘僱(PKWTT)兩種,外資企業須依工作性質決定聘用形式。若誤分類,可能導致追溯給薪與行政罰。專家指出,外商在印尼拓展業務時應以書面雙語合約明訂期限、職責與終止條件,以防法律糾紛。固定聘僱多用於專案性工作,最長可延展至5年;永久聘僱則需註冊社保機構(BPJS),並提供離職補償與長期服務金。

寮國:推動廢棄物管理創業 青年成永續經濟新力量
(台泰時報11月2日電)寮國農林環境部環境司舉辦「永續商機與廢棄物管理」研討會,聚焦城市廢棄物再利用及循環經濟。副司長拉薩米(Ratsamy Voralath)表示,氣候變遷與垃圾增長雖具挑戰,卻亦帶來創新契機。政府鼓勵青年創業者結合環保與旅遊概念,發展再生產品與綠色旅遊。會議指出,只要政策、教育與創意並進,寮國有望將廢棄物轉化為經濟成長與就業新動能。

汶萊:貿易順差擴大至5.146億汶萊元 能源需求放緩影響出口結構
(台泰時報11月2日電)汶萊統計局公布,2025年8月貿易順差達BND 5.146億,較去年同期增加約4%。出口總額雖降至BND 11.1億,但進口亦下降21.9%,主要因礦物燃料需求減弱。出口以澳洲、中國及新加坡為主,進口來源則為馬來西亞與阿聯酋。分析指出,全球能源需求放緩使汶萊出口結構承壓,顯示該國亟需加速推動非能源部門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