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工商界盼外國旅客突破7千萬人 帶動GDP占比至25%

圖片來源:https://www.matichon.co.th/economy/news_5382269 

圖片日期:2025年9月25 日

【本報訊】泰國工業總會(FTI)主席格良凱.帖耶努庫(Kriangkrai Thiennukul)25日表示,泰國經濟高度依賴出口與觀光兩大引擎,合計占國內生產毛額(GDP)七成以上。目前泰銖升值壓力持續,已對出口與旅遊收入造成顯著衝擊,工商界憂心國際競爭力下滑,呼籲政府維持匯率在合理區間,並協助降低能源與營運成本。

格良凱指出,2019年疫情前,泰國吸引近3990萬人次外國旅客,創造約2兆泰銖觀光收入,若加計國內旅遊市場則達3兆泰銖,占GDP比重約18%。展望未來,若外國旅客人數能提升至7千萬人,效益將比照法國、美國與義大利等主要觀光國家,推升觀光收入占GDP比重至20至25%,並進一步擴大就業與消費動能。

他強調,今年最後一季是泰國觀光高峰期,但目前相較日本、越南仍處劣勢。由於日圓大幅貶值,吸引大量中國旅客轉往日本,且日本政府積極推動形象為乾淨、安全的旅遊目的地;越南近來也快速增加中國旅客。反觀泰國,受限於治安疑慮與負面新聞,導致中國旅客成長停滯。

格良凱並提出多項建議,呼籲政府協助產業減輕能源與金融成本。他指出,目前許多跨國企業因中美貿易戰影響,正將產能轉移至泰國及東南亞,但泰國在能源成本上相對不利,特別是電價偏高,削弱競爭優勢。此外,泰國現有上萬條法律,其中不少規範過時且成為投資阻礙,亟需全面檢討修訂,以符合國際趨勢。

在金融面,格良凱指出,中小企業(SMEs)對資金需求殷切,但近來不良債權(NPLs)比率已攀升至7.6%,加劇金融體系脆弱,也壓抑消費購買力。他強調,匯率應維持在1美元兌34至35泰銖較為適當,若長期維持在31泰銖水平,將使出口與觀光競爭力進一步受損。

他並表示,儘管有部分觀點認為泰銖升值有利進口能源與降低成本,但在目前急需創收的階段,升值對經濟整體反而弊大於利。尤其觀光產業正面臨詐騙、假新聞與安全疑慮衝擊,雖然來自印度、俄羅斯與歐洲的旅客有所增加,但仍難以彌補中國市場萎縮的缺口,整體表現依然承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