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警示 買空殼恐觸法

(台泰時報10月24日電)泰國商務部轄下的商業發展廳(DBD)近期發現,社群媒體上出現大量所謂「買賣公司頭」或「空殼公司」的交易訊息,這些公司多已依法註冊為法人,但尚未實際營運或早已停止業務。相關貼文常以「資歷多年」、「註冊資本自由設定」、「帳務乾淨」等字眼吸引買家,甚至強調公司無債務、依法申報財報,藉此提高成交率。

商業發展廳廳長布恩蓬(Boonpong Nainapakorn)指出,這類公司買賣行為具高度法律風險,可能成為洗錢、詐騙或逃漏稅的工具,不僅危害泰國經濟體系,也可能使買賣雙方同陷法律糾紛。

他說,對「賣方」而言,即使完成交易,若尚未依法辦理董事或股東變更登記,原董事仍須對公司行為負法律責任。若買方利用該公司進行詐騙、洗錢或開立虛假稅單,原董事恐遭刑事起訴,即便本人並不知情,仍須承擔法律風險。

至於「買方」,若交易涉及名義持股(Nominee)以協助外資繞過《外國人經營法》限制在泰經商,無論是泰籍賣方或外籍買方,皆可能觸犯協助或共犯條款,面臨刑責。

布恩蓬強調,現行公司登記制度已全面數位化,民眾若欲設立新公司,可透過「DBD Biz Regist」線上系統快速完成申請,確保公司為全新設立、無任何債務或法律糾紛。同時,若不再經營,應依法辦理「公司解散及清算登記」,以防公司遭他人非法利用。

商業發展廳提醒,所有企業主與民眾應謹慎核對法人資料,避免參與非法交易或被冒名登記。民眾可透過官網 dbd.go.th 或「DBD DataWarehouse+」(datawarehouse.dbd.go.th)查詢公司登記狀態,以確保資訊真實與合法。

圖片來源:Posttoday 圖片日期:2025年10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