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泰時報10月24日電) 泰國資本市場持續面臨外資拋售壓力。根據泰國證券交易所統計,自2025年初至今,外資已連續十個月賣超泰股,累計金額達1019.1億銖。多家券商指出,近期出現的資金回流僅屬短線性質,主要受季節性與匯率因素影響,預料難以形成穩定資金流入趨勢。
派證券(Pi Securities)策略分析部總監瓦坦(Wathan Jittsamanuk)表示,第四季外資資金流入可能有限。泰銖走弱趨勢明顯,受出口放緩與旅遊旺季出境消費增加影響,導致貿易收支壓力上升,削弱外資投資意願。他指出,「雖有部分短線資金進場博弈,但總體流入規模仍有限」。
根據統計,今年前十個月外資有九個月呈現淨賣出,僅在短期事件驅動下出現反彈。投資機構認為,當前外資投資者傾向以「交易性操作」為主,而非長線配置,顯示對泰國經濟基本面仍持觀望態度。
元大證券(泰國)投資分析部副總經理納塔蓬(Nattaphon Khamthakhrua)則指出,外資流向短期內仍維持「中性」評估,資金將隨市場題材波動而進出。他表示,「市場或出現選舉行情(Election Rally)帶動的熱錢流入,但預期僅侷限於2026年第一季的短暫期間」。
專家分析,泰股短線波動主要受三項因素影響:一是美元強勢導致泰銖貶值;二是泰國出口連續下滑拖累企業獲利預期;三是國際投資者對區域新興市場配置比例降低。這些因素共同造成資金流出壓力持續。
儘管如此,部分機構認為,若未來美國聯準會(Fed)轉向降息,或中國經濟回穩帶動亞洲需求復甦,外資有機會於2026年重新流入東協市場。短期內則建議投資人關注具防禦性收益的高股息與基礎建設類股,以分散匯率與波動風險。
市場觀察人士指出,資金流向的關鍵仍取決於泰國宏觀經濟政策與政治穩定度。若政府推動基建計畫與吸引外資措施能具體落實,或有助於扭轉市場信心,但目前跡象仍顯保守。
圖片來源:Thansettakij 圖片日期:2025年10月2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