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泰時報11月7日電)新加坡與越南在南韓召開的APEC會議期間正式簽署《永續稻米貿易合作備忘錄》(MoC),雙方將攜手推動「低碳稻米」(Low-Carbon Rice)合作,打造東南亞首個永續稻米貿易與碳市場聯結機制。此舉被視為亞洲糧食貿易格局的重要轉折,專家警告,若泰國不加快低碳轉型,恐失去全球高端稻米市場主導權。
根據協議內容,該備忘錄由新加坡環境與永續發展部長傅海燕(Grace Fu)與越南工業與貿易部長阮鴻奠(Nguyen Hong Dien)共同簽署,旨在確保新加坡糧食安全並提升越南在國際稻米市場的競爭力。合作涵蓋四大重點:
1️⃣ 建立長期稻米供應鏈,確保新加坡糧源穩定;
2️⃣ 推動稻米生產減碳與綠色供應鏈管理;
3️⃣ 透過區塊鏈與數位追蹤技術強化透明度;
4️⃣ 強化越南高品質與低碳稻米的全球行銷,由新加坡協助拓展中東與歐洲市場。
此合作為兩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CSP)的一環,新加坡更計畫藉此發展成「東協稻米貿易樞紐」(ASEAN Rice Hub),並結合自家碳交易平台「Climate Impact X(CIX)」,打造稻米與碳信用掛鉤的綠色商品市場。目前CIX的交易量每年約數萬噸碳額度,雖不及歐盟碳交易系統(EU ETS),但已成為區域性碳金融的核心節點。
國際經濟與東協專家阿迪(Assoc. Prof. Dr. Ath Pisarnwanich)分析指出,該協議標誌著越南在永續稻米生產的布局已超越區域對手。新加坡擁有全球物流與零售網絡,將協助越南擴大出口版圖。兩國分工明確──越南負責生產,新加坡負責品牌與通路推廣,預期將推出聯合品牌的「低碳稻米」產品。
根據泰國商務部資料,2024年新加坡自泰國進口稻米7萬噸,總值約21.8億泰銖,較前一年成長逾6倍,但排名仍僅列第17位。若新越合作深化,泰國出口市占恐受壓縮。
阿迪警告,該發展可能對泰國構成雙重挑戰:首先是低碳稻米市場的競爭加劇,其次是新加坡碳交易平台CIX將逐步成為東協農業碳信用的主要交易所,未來印尼與馬來西亞的可持續棕櫚油也將納入交易體系。
他建議,泰國政府與民間應於五年內制訂明確的「低碳稻米行動藍圖」,包括:
1️⃣ 選定試點省份建立示範田。
2️⃣ 制定農民與碾米業者減碳標準。
3️⃣ 發展國際認證體系以進軍高端市場。
4️⃣ 強化出口品牌化與數位化追蹤技術,確保產品透明度與信任度。
分析人士指出,新越聯盟的出現,意味亞洲稻米貿易正朝「碳中和與永續生產」新模式轉型。若泰國無法加速綠色轉型與政策配套,將可能被排除在未來全球糧食價值鏈之外。
圖片來源:A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