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關邊境封百年不死 柬埔寨海運出口仍穩健

(台泰時報10月12日電)泰柬邊境緊張持續,儘管陸路通道自6月下旬關閉,但柬埔寨仍透過海運向泰國出口農產品。根據柬埔寨《KiriPost》報導,自6月24日至9月30日,柬埔寨以海運方式出口農產品至泰國達1,728噸,總值約580萬美元(約合1.9億泰銖),顯示貿易活動未因邊境爭議而完全中斷。

報導指出,單就9月份的出口數據來看,柬埔寨對泰國的海運出口額僅較上月下滑6.6%,降至約170萬美元(約合5,600萬泰銖)。在此同時,柬埔寨整體農產品出口維持增長趨勢,1月至9月期間共出口1.1億噸農產品至全球88個國家,較去年同期成長30.4%。

出口產品以稻米、橡膠、木薯、芒果、腰果與香蕉為主。當局並指出,雖部分品項如鮮木薯出口減少,但農民將鮮木薯轉為曬乾加工產品,以延長保存期限並穩定價格,使乾製木薯出口反而增加57.6%,木薯加工品出口亦成長83.5%。

此外,芒果出口也略為下降,但加工芒果產品則呈現28%的增長,顯示柬埔寨農業正逐步轉向深加工以提升附加價值。

另一方面,泰國商務部外貿司數據顯示,8月份泰國與周邊國家邊境貿易總額下降23.6%,其中與柬埔寨的貿易額更劇減99.9%,僅剩約1,000萬泰銖。然而,柬埔寨商務部次長兼發言人彭索維契(Penn Sovicheat)表示,即使兩國在進出口政策上有限制,也從未全面禁止泰國商品進入市場,雙邊商業活動仍持續進行。

彭索維契強調,柬泰同為鄰國,不可能完全切斷貿易往來。即便存在抵制或限制措施,泰國商品仍可在柬埔寨購得。

9月底,柬埔寨參議院主席洪森(Hun Sen)在社群媒體上重申,柬方從未要求泰國重新開放邊境,並表示「是泰方先關的,就該由泰方自行開」。他強調,即使泰國關閉邊境百年,柬埔寨也不會因此衰亡,反而能促使國民更多使用本地產品,從長遠來看對國家經濟自給自足發展有益。

分析人士認為,雖短期內邊境貿易受阻,但海運與第三國轉口成為柬埔寨對外貿易的重要替代管道。此趨勢或將促進該國出口結構多元化,減少對陸路通道的依賴,也反映出在地區政治緊張之下,經濟活動仍保持一定彈性。

圖片來源:MGR Online 圖片日期:2025年10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