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街頭花環文化 信仰與生計交織的日常

(台泰時報10月12日電)在曼谷車水馬龍的街頭,紅燈一亮,總能見到街販穿梭於車陣之間,兜售油炸香蕉、青芒果、甜甜圈或主動擦拭車窗。然而,最常見的商品,莫過於掛在車前鏡的花環——泰語稱為「Phuang Malai」,不僅是香氣四溢的飾品,更承載著泰人對平安出行的祈願與信仰。

這一習俗的根源來自泰國對「媽耶儂」(Mae Yanang)的信仰。傳說中,她是保護車輛與乘客的守護靈。駕駛在出行前購買花環,並懸掛於車內或車頭,象徵向媽耶儂奉獻祭品,祈求旅途平安,避免車禍與不測。此信仰早於現代交通出現前,原本源自水上文化。

在古代,泰國人相信船隻由木材製成,而木中宿有樹靈。為求航行平安,人們會於船頭綁上花環或彩布,以安撫並敬奉樹靈。隨著陸上交通普及,這一傳統轉移至汽車與摩托車之上,形成今日「車用花環」的文化延續。

市面上販售的花環色彩鮮艷、造型精緻,常以茉莉花、金盞花與玫瑰交織而成,象徵潔淨與尊敬。製作過程講究,每一環節都展現手工藝與信仰的結合。當駕駛者購買並懸掛花環,意在向無形的守護力量致意,表達感恩與敬畏。

這種習俗同時反映出街頭小販在泰國社會中的獨特角色。許多花環販售者長年駐守於主要路口,靠微薄收入養家糊口。對司機而言,購買一串花環不僅是信仰的實踐,更是對基層勞動者的支持與善意的交流。

花環文化也折射出泰國社會中「宗教信仰與日常生活交織」的現象。從寺廟供奉到街角交易,信仰早已深植於生活細節中。儘管城市節奏日益現代化,這些古老的象徵依舊維繫著人與信仰之間的連結。

學者指出,花環不只是宗教象徵,更是文化記憶的載體。它體現了泰人「敬靈、敬天」的傳統觀念,也象徵人與自然、靈性與現實之間的和諧共處。從河上舟船到陸上車輛,花環的意義跨越時代,仍然是泰國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因此,當駕駛者在紅燈前接過一串花環時,那並非單純的交易,而是一場延續千年的文化對話——在一個轉瞬即逝的城市節奏中,仍有人以花為媒,傳遞著祈願與信仰的芬芳。

圖片來源:Nation 圖片日期:2025年10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