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泰時報10月12日電)泰國漁業署宣布,自2025年10月13日起,將正式實施《出口歐盟漁船衛生標準及認證指引》,以確保整體供應鏈符合歐盟相關規定。新標準涵蓋漁船結構、設備、作業人員及漁獲儲存等多項環節,旨在全面提升泰國漁業產品的品質與國際市場信任度。
漁業署副署長蒂迪蓬(Thitiporn Laoprasert)表示,漁業署作為主管機關,一直致力於推動泰國漁業的現代化與可持續發展。此次公告的衛生規範,將有助於維持泰國海產出口在歐盟市場的競爭力。2024年,泰國對歐盟出口海產品總量達8萬6,019噸,出口總值超過140.3億泰銖。
根據公告內容,此次衛生標準的主要條文包括五項核心領域:
一、漁船結構與設計;
二、船上使用之材料、器具與設備;
三、船員衛生與作業管理;
四、船上使用的淡水、用水及漁獲保鮮用冰之品質;
五、漁獲儲存與處理方式。
漁業署指出,此規範適用於所有從事商業捕撈或在泰國境外海域作業、並以出口歐盟為目的的漁船。凡在船上以冰塊保存漁獲並運送至加工廠出口歐盟者,均需依新制申請衛生認證。若漁船未涉及歐盟出口,則可繼續遵循2023年12月1日發布的前版規定(漁業署公告 B.E.2566)。
船主如欲申請認證,可於上班時間向漁業署總部、省級漁業辦公室或區域漁業辦公室提出評估申請,並須確保船舶條件符合要求。認證一經核准,有效期至2028年3月31日。
蒂迪蓬強調,新制度不僅是對出口歐盟的要求,也是泰國漁業朝向國際衛生安全標準邁進的重要一步。「這將有助於保障消費者信心,同時提升泰國海產品形象,使本國漁業能在全球市場中持續成長。」
據悉,該規範與歐盟現行食品安全條例保持一致,涵蓋從捕撈、儲運到最終出口的全流程管理。漁業署未來亦將與相關部門合作,建立追溯系統與定期檢查機制,確保漁業供應鏈透明並符合國際貿易準則。
目前,泰國為全球重要的海鮮出口國之一,主要出口市場包括歐盟、日本、美國與中國。業界分析認為,此次新規有助於降低貿易壁壘、提高出口審查通過率,並鞏固泰國作為區域漁業樞紐的地位。
圖片來源:AI 圖片日期:2025年10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