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泰時報10月11日電)近期一項針對美國企業人資主管的調查顯示,超過九成受訪者認為大學畢業生尚未具備進入職場的充分準備,僅有約8%的主管相信新一代畢業生(Gen Z)已「準備好就業」。此結果反映出教育體系與市場需求脫節的現象愈趨明顯,也使「大學文憑」的價值備受質疑。
該調查由人力評估公司Criteria進行,對象涵蓋全美350名企業經理與主管,遍及中小型及大型企業。調查顯示,雖然科技變革與AI崛起常被視為影響就業市場的主因,但受訪者普遍認為問題核心在於「學歷與實際技能不符」。Criteria創辦人暨執行長喬許(Josh Millet)指出,當今的職場更看重專業技能與實務經驗,而非學歷標籤。
根據數據,僅24%的Gen Z受訪者自認已具備進入職場的能力。喬許表示:「這反映出一場教育信任危機,學生自己都開始懷疑所受教育的實際價值。」他指出,大學教育的高成本與學貸負擔,使年輕世代開始質疑「學歷是否仍是通往成功的唯一途徑」。
此外,AI與自動化的快速發展加劇了就業市場的結構轉變。根據人工智慧公司Anthropic執行長達里奧(Dario Amodei)的預測,未來五年內多達五成的白領職位將被取代。然而,製造業、物流業與基層服務等領域的勞工需求依舊強勁,顯示「不需高學歷但具操作技能」的職位反而更具穩定性。
喬許進一步指出,企業對招聘條件的改變已成全球趨勢,包括Google、Microsoft與EY等大型企業皆陸續取消學歷要求,轉而看重職業證照及實務能力。這意味著,擁有實際技能與專業認證者,反而比持有文憑但缺乏經驗的畢業生更具競爭力。
Criteria報告顯示,各產業對未來一年(2026年)新聘人員的預期成長幅度差異明顯。其中,招募與人力資源業預計增加68%,醫療產業59%,製造業57%,物流業50%。至於科技與金融業則出現放緩跡象,反映企業對技術自動化及AI應用的審慎態度。
報告亦指出,醫療與製造領域開始大量吸收無學歷但具實務能力的員工,並提供職場內訓練計畫,以解決人力短缺問題。此趨勢顯示,學歷已不再是進入職場的唯一門檻,實作經驗與學習敏捷度逐漸成為企業評估人才的核心指標。
專家分析,若教育體系仍維持過去十年的教學模式,恐難以培育符合新時代需求的畢業生。要解決「學歷不值錢」的困境,關鍵在於讓教育內容與產業技能接軌,使學生在畢業前便能具備即戰力。
圖片來源:Bangkok Biz 圖片日期:2025年10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