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連震三次 震波傳至泰北

(台泰時報10月11日電)緬甸北部於11日凌晨發生連續三次地震,震級介於2.1至3.5之間,震央位於靠近泰國邊境地區,距清邁府芳縣西北方約120至200公里。泰國氣象局地震監測中心表示,三次地震均發生於深度約10公里的淺層地帶,屬於可感知但無造成損害的自然地殼活動。

根據監測資料,首次地震發生於凌晨0時03分,規模2.4,震央距芳縣約177公里;第二次於凌晨2時35分,規模2.1,距芳縣約128公里;第三次則在凌晨3時28分,震級達3.5,是三次中最強的一次,距芳縣約199公里。儘管震度不高,但連續發生的頻率引起當地民眾及監測單位的注意。

氣象局表示,3.5級地震屬於中低震級,理論上僅會造成震央附近地區的輕微晃動,對建築物與公共設施並無明顯影響。然而,由於震央位置靠近泰北山區邊境,相關單位將持續監測後續活動,以防餘震發生。

地質專家指出,緬甸與泰國北部地區位處於活躍的斷層帶交界,尤其是「清邁—清萊—撣邦」區域,長期以來地殼活動頻繁。過去十年,該區年均發生數十起規模2至4級地震,屬於自然釋放能量現象,但若出現連續震動仍需警戒。

泰國防災與減災部門已啟動標準監測程序,並通報北部各府相關單位密切關注震情。截至目前,未有任何財產損失或人員受傷的通報。清邁、清萊及湄宏順等地區民眾雖有輕微感受,但生活一切如常。

當地氣象官員呼籲,居民應了解地震安全知識,確保住宅結構穩固,並準備基本應變物資。同時建議各地方行政機構加強學校與社區避難演練,以提高災害應變能力。

目前緬甸境內與泰北地區均未發現異常地殼變化,但專家指出,若未來數日內再出現連續微震,將需進行進一步地質調查。相關單位將持續以地震監測儀及衛星數據追蹤區域地殼活動變化。

整體而言,此次地震雖無造成損害,但凸顯了邊境地區地殼活動的活躍性。泰國當局強調,將持續與緬甸氣象部門合作共享地震資料,確保邊境居民獲得即時預警資訊,以降低潛在風險。

圖片來源:Thai Meteorological Department 圖片日期:2025年10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