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泰時報10月11日電)泰國正處於產業結構轉型的關鍵時刻,需加速邁向新工業時代,以提升製造附加價值並擺脫中等收入陷阱。隨著勞動力逐年減少與全球競爭加劇,產業轉型被視為確保國家經濟持續成長的必要步驟。
目前全球多數發達國家正面臨人口老化與勞動力縮減的挑戰,導致勞動密集型產業逐漸喪失競爭力。相較之下,越南與印尼等鄰國仍擁有龐大勞動人口,使得外資在區域布局上出現轉移趨勢。泰國過去依靠充足農業勞動力成功推動工業化,但出生率下降與死亡率上升的結構性問題,正逐步削弱生產基礎。若此趨勢持續,學界預測未來40至50年內,泰國總人口可能減半至約3,000萬人。
面對此變局,工業界呼籲加速推動由「勞動密集型」向「高附加價值與高技能型」產業的轉變。為此,泰國工業總會(FTI)制定「4GO戰略」,包括GO DIGITAL(數位化)、GO GREEN(綠色化)、GO GLOBAL(國際化)及GO SUSTAINABLE(永續化),以推進新產業曲線(New S-Curve),促進生產力提升與人均收入成長。
根據該策略,泰國當前人均年收入約7,100美元,距離高收入國家標準13,000美元仍有顯著差距。業界預估,若能持續推動產業升級與科技創新,未來5至10年間有望脫離中等收入陷阱,重塑經濟結構並提升國家競爭力。
為應對勞動力短缺問題,多家製造企業已開始導入自動化系統與工業機器人,以取代人力操作。這一轉變與中國、日本及歐洲的產業自動化趨勢相符,成為提升產能與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徑。目前電動車生產線幾乎完全實現自動化,人工僅在監控與品質檢測中發揮作用,顯示泰國製造業正逐步邁向高科技階段。
同時,工業總會正籌組「機器人與自動化產業群」(Robotics & Automation Group),協助會員企業導入智慧製造與自動化系統,推進工業4.0及5.0的落實。該組織預計將成為推動產業升級與技術革新的關鍵平台,進一步提升生產效率與出口競爭力。
在國家產業發展架構中,工業總會持續擴展新興產業群,以形成「新成長引擎」(New Growth Engine)。第47產業群為「航太產業」(Aerospace),第48產業群為「國防工業」(Defense Industry),兩者均具備進口替代與出口潛力。預計第49產業群將聚焦「機器人與自動化」,為未來的核心戰略產業之一,帶動技術發展與產業升級。
業界分析指出,這些新興產業將對傳統製造業產生顛覆性影響,並推動泰國在區域產業鏈中邁向更高層級。工業轉型不僅關乎技術投資,更涉及勞動力技能升級、企業結構調整及政策配合。只有透過產官學三方協同,才能使泰國穩健進入新工業時代,建立長期可持續的經濟發展模式。
圖片來源:AI 圖片日期:2025年10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