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歐盟與印尼經過近十年談判,終於在雅加達達成自由貿易協定,將在五年內逐步取消涵蓋96%商品的關稅,涵蓋汽車、機械、食品及農產品等多項領域。歐盟貿易事務負責人瑪洛什.謝夫喀維奇(Maroš Šefčovič)指出,此舉可為歐洲出口商節省高達六億歐元稅負,並有望帶動雙邊貿易成長三成以上。此協定被視為歐盟對東南亞供應鏈布局的重要一步,也是在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強調關稅保護主義背景下的戰略回應。
分析人士表示,印尼擁有三億人口的龐大消費市場,長期以來是歐盟關注的戰略夥伴,但雙邊關係也因歐盟森林砍伐法規與棕櫚油、咖啡等產業牽連而顯得緊張。此番簽署協定,雖未能解決鎳礦出口禁令爭議,但建立了新的合作平台,特別針對印尼中小型出口企業提供遵循歐盟標準的協助。協定仍需歐盟成員國、歐洲議會及印尼國會批准後方能正式生效。
值得注意的是,歐盟此舉不僅著眼於印尼,更是其在東協區域全面推進的關鍵環節。近年歐盟已完成與越南的談判,並加快與菲律賓及泰國等國的接觸。特別是泰國,作為東南亞重要的製造及出口基地,在汽車、電子與農產品方面均具備龐大潛力,被視為歐盟下一波自由貿易談判的重要對象。泰國若能順利加入此類協定,將有助於鞏固其在區域價值鏈中的地位,並吸引更多歐洲投資。
學者指出,歐盟藉由與印尼的協議,已向東南亞傳遞明確訊號:尋求建立更廣泛的自由貿易網絡,以降低對美中兩大經濟體的依賴。對泰國而言,這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如何在環境規範、農產品標準與市場開放之間取得平衡,將成為未來談判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