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泰國政壇再起憲政爭議。消息人士9月23日透露,泰國總理兼內政部長阿努廷·查恩維拉空(Anutin Charnvirakul)擬於近期赴美國紐約參加聯合國大會(United Nations General Assembly, UNGA),但由於其內閣尚未依憲法完成施政方針向國會報告,引發是否違憲的疑慮,現正待法律機關進一步解釋。
根據泰國憲法第162條,新內閣在就職後十五日內,必須向國會宣讀施政計畫,並說明財源來源,以符合國家職責、政策方針與長期戰略。雖然憲法並未要求國會進行信任投票,但此程序被視為新政府合法運作的必要條件。依照慣例,在完成上述程序前,總理原則上不得代表泰國出席重大國際場合。
不過,法制委員會人士指出,憲法同時賦予例外條款,若涉及「重要且緊急」事務,為避免延誤損及國家利益,內閣可先行處置。消息人士強調,若阿努廷此行僅為發表一般性演說,將難以被認定為急迫事項,但若涉及向國際社會說明邊境爭議等重大議題,則有可能符合例外規定。
據了解,阿努廷考慮赴聯大,部分原因是近期泰國與柬埔寨邊境問題再度引發摩擦,國際社會亦密切關注。他意欲利用聯大平台向各國領袖說明泰方立場,並爭取支持。然而,法律人士仍強調,必須由相關機關正式釋義,否則恐被質疑「未經授權擅自行動」,對政府形象與合法性均造成衝擊。
曼谷政界人士分析,阿努廷領導的新政府甫上任即面臨內外交困,國內經濟復甦乏力,政黨聯盟內部亦存在矛盾;對外則需因應美中角力與區域地緣政治壓力。此時是否應優先向國會完成施政報告,抑或立即參與國際場合,成為輿論爭議焦點。
有評論指出,倘若阿努廷最終啟程,卻未完成施政宣讀,將可能被在野黨拿來作為攻擊工具,質疑其踰越憲法程序,甚至衍生法律訴訟風險。反之,若因顧慮法律爭議而放棄出席,則可能錯失在國際舞台闡述泰國立場的重要時機。
法制界人士呼籲,政府應盡快釐清憲法授權邊界,避免造成行政決策受阻。若內閣能以「國家重大利益」作為依據,並獲得官方解釋背書,阿努廷或可名正言順代表泰國出席聯合國大會。但在結論出爐前,整體局勢仍存高度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