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谷推無車日升級「每日無車」 倡導永續交通減少私家車

【本報訊】9月22日為「世界無車日」,全球各城市紛紛響應,呼籲民眾減少駕駛私家車,改以大眾運輸取代,以降低交通壅塞與汽車廢氣污染,改善空氣品質,推動城市邁向永續。

曼谷自2003年起舉辦「曼谷無車日」(Bangkok Car Free Day),至今已持續22年。曼谷市政府今年更將活動升級為「每日無車」(Bangkok Car Free Everyday),不再只是一年一次的象徵性行動,而是希望培養市民每天減少開車習慣。市府並提出「走得順、騎得安、串聯路軌水運」的願景,藉此推動多元交通。

曼谷市府發言人艾克瓦拉紐·安馬拉帕(Ekwaran Yu Amrapal)表示,市民長期不願搭乘公共運輸,主因在於使用不便、票價偏高,及從住家前往捷運站、公車站常有「第一哩路」與「最後一哩路」的斷層。市府若能補足這一環,不僅能提高便利性,也能增加安全感,讓更多人願意改變出行方式。

為此,市府近期展開多項措施,包括翻修人行道,使其平整安全,增設照明及無障礙設施,營造友善步行環境;同時擴大公共運輸路線,增添船運、公車服務,並在主要運河沿線設置步行與自行車專道。此外,市府亦大力推廣共享單車(Bike Sharing),並鼓勵市民短程代步使用。

統計顯示,自去年起BMA接駁巴士(BMA Feeder)與共享單車使用率持續增加,顯示當城市提供更多元與便捷的選項,市民確實會從私家車轉向公共運輸。

目前曼谷已有7條接駁巴士線路投入營運,並提供逾2,500輛共享單車,另規劃10個單車友善社區。市府也著手打造「示範摩托計程車站」,要求駐點人員穿著整潔、嚴禁亂收費,以提升服務品質,期望改善長期以來民眾對摩托計程車的負面印象。

曼谷市政府強調,若能讓「每日無車」成為市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不僅有助紓解交通壓力,更能改善空氣品質,推動城市邁向低碳永續,為下一代打造更宜居的都市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