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 世代職場文化引發討論 主管嘆壓力不輸帶小孩

【本報訊】Z 世代逐漸成為職場新主力,其價值觀與上一代明顯不同,尤其對「回饋」的需求已成為企業管理的一大挑戰。多份來自美國的調查顯示,這群年輕員工不僅希望上司在工作表現出色時給予肯定,甚至在完成例行任務或成效未達標時,也期待聽到一句「做得好」。

根據 Resume Templates 的問卷結果,七成以上主管認為,Z 世代對認同感的需求遠超前輩世代。六成受訪主管坦言,及時給予鼓勵後,員工工作態度與效率會立刻改善,但這樣的「高頻率心理維護」讓部分主管直呼吃不消。更有三成八的主管指出,當年輕員工收到負面意見後,隔日請病假的情況並不罕見,甚至兩成七的主管曾遇過員工因不滿評價而選擇離職。

另一項由 Intelligent.com 針對一千名主管的調查,也得到類似結論。報告指出,三分之二主管為迎合 Z 世代,主動調整管理風格;七成五主管認為,他們比其他世代耗費更多時間與資源;半數主管坦言,職場代際衝突主要來自 Gen Z;甚至有近三成主管直言「若可選擇,寧願避免聘用」,其中部分已解雇過此世代員工。這些數據凸顯出管理上的壓力。

值得注意的是,專家認為這並非單純的「愛聽好話」。NewMedia.com 執行長史蒂夫・莫里斯(Steve Morris)指出,Z 世代需要的其實是具體、可行的回饋,而不是空泛的稱讚。他們渴望透過反饋快速調整並成長。Costa Rican Vacations 執行長凱西・哈洛蘭(Casey Halloran)則認為,Z 世代自小成長於即時資訊環境,因此對「等上數月才得到評估」毫無耐心,更偏好當下就收到直接建議。Career Civility 創辦人珍娜・羅傑斯(Jenna Rogers)也補充,年輕員工尋求的不只是讚賞,而是導師角色與實質支持。

華爾街日報專欄作者大衛・耶格爾(David Yeager, PhD.)進一步指出,年長一代容易把 Gen Z 標籤為敏感、缺乏責任感,甚至過度依賴。但實際上,他們需要的是能激勵人心的溝通方式與參與感。若企業願意調整管理思維,將「稱讚」轉化為「正向回饋文化」,或許能化壓力為契機。

依據統計,至 2030 年,Z 世代將占美國勞動力的三成。如何與這批新勢力共處,將直接影響企業未來競爭力。專家呼籲,與其視他們為「難管的一代」,不如透過真誠的交流、持續的學習資源與公平的制度,建立跨世代合作氛圍。這樣不僅能提升 Gen Z 的表現,也可能讓整個組織受惠,打造更具凝聚力與創新力的職場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