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關稅新政衝擊東協 柬越泰出口重挫

【本報訊】聯合國開發計畫署(UNDP)最新報告指出,美國調整關稅政策,對東南亞國協(ASEAN)國家出口造成重大衝擊,預估對美整體出口將萎縮9.7%。其中,仰賴出口驅動的柬埔寨、越南及泰國,將成最大受害者。

柬埔寨被視為最脆弱一環,出口對美依賴度高達58%,平均關稅近19%,導致出口額恐大減23.9%。此外,柬埔寨亦面臨成為「轉口地」的審查壓力,可能被視為規避關稅的通道。

越南則因服裝、鞋類及電子產品受平均20%關稅衝擊,出口至美國可能銳減19.2%。UNDP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斐利普.謝倫斯(Philippe Schellens)接受路透訪問時直言,在最壞情況下,若20%關稅引發美國通膨,越南出口損失將高達2.5萬億美元(約7.9千億泰銖),相當於全年出口額的五分之一,對GDP造成約5%下滑。數據顯示,越南8月出口美國比7月減2%,鞋類出口更驟降5.5%。世界銀行已將越南全年成長預測由6.8%下調至6.6%,遠低於政府設定的8%以上目標。

泰國同樣遭受重創,預期出口美國將減少12.7%。汽車、電子及食品等核心產業受平均19%關稅拖累,加上8月非美出口仍下滑1.9%,顯示市場替代困難。雖然約26%出口產品仍享關稅豁免,部分電子品可緩衝衝擊,但風險依舊存在。

UNDP建議東協因應策略包括兩大方向:一是「對外調整」,透過市場多元化及區域供應鏈整合,減少對單一市場依賴。例 如馬來西亞積極打造半導體與數據中心樞紐,或利用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及歐盟GSP+開拓新市場。二是「內部強化」,透過放寬管制以刺激內需,扶植中小企業(MSMEs),並投入勞動力再培訓(Reskilling)、數位經濟與綠色產業,提升競爭力。

報告亦指出,東協內部貿易日益深化,超過一半出口屬中間財供區內再製,泰國、馬來西亞與汶萊此類比率逾六成,形成「前向整合」的區域供應鏈。這意味著東協正逐步建立自身韌性,不僅抗衡外部關稅衝擊,也推動長期經濟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