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鏈重組 中資家電巨頭佈局中南半島

(台泰時報10月5日電)泰國東部工業重鎮春武里(Chonburi)近日成為中國家電企業的新據點。根據《日經亞洲》報導,多家中國製造商正加快擴張在泰國的生產基地,以分散對美出口風險並鞏固東協市場,其中包括家電巨頭海爾集團(Haier Group)與海信集團(Hisense Group),雙雙於9月在泰國啟動新廠營運或奠基儀式。

海爾集團於9月23日在春武里正式開幕其東南亞最大的空調生產廠,總投資額達100億泰銖。該廠年產能300萬台,預計至2027年可提升至600萬台,屆時將提供超過3,000個就業機會。海爾指出,約50萬台產品將供應泰國本地市場,其餘九成以上將出口至全球各地。

海爾集團執行長周雲傑(Zhou Yunjie)在開幕典禮中表示:「我們希望攜手泰方,在『一帶一路』倡議下打造中泰合作典範,讓全球消費者感受泰式友誼與中國科技的融合。」該廠導入「智慧工廠」概念,全線設有LCD監控螢幕即時顯示生產效率,並配備大型資料中心以進行全廠運作分析與管理。

同日,海信集團亦於春武里舉行新廠奠基典禮,總投資約47億泰銖,計畫生產冰箱與洗衣機。首期工程預定於2026年中完工,年產能約260萬台,並設計為自動化與高科技整合的全方位製造基地。

除家電產業外,中國電動車製造商亦在泰國積極布局。比亞迪(BYD)、長城汽車(Great Wall Motor)、廣汽埃安(GAC Aion)及上汽集團(SAIC Motor)自2024年起相繼投產,長安汽車(Changan Automobile)則於今年5月啟動當地生產線,使泰國逐漸成為中國新能源車在東協的重要製造中心。

在電子產業方面,印刷電路板(PCB)製造亦呈現擴張趨勢。泰國投資促進委員會(BOI)統計顯示,2025年上半年中國(不含香港)對泰投資總額達1,150億泰銖,較去年同期增長14%;若計入香港資金,投資總額更達1,450億泰銖,年增近360%。
從長期趨勢觀察,中國對泰直接投資(FDI)十年間已增逾四倍,從2014年的380億泰銖上升至2024年的1,740億泰銖。分析人士指出,此舉顯示泰國正成為中國企業「南進戰略」的核心節點,也是全球供應鏈重組下的重要受益國之一。

隨著中美貿易摩擦持續及地緣政治風險升高,越來越多中國製造商選擇以泰國為區域樞紐,藉其地理位置、自由貿易協定及基礎設施優勢,拓展東南亞乃至全球市場。觀察人士預期,中資在泰的產業鏈將從家電與汽車,進一步延伸至電子零組件與綠能技術領域,帶動泰國工業升級與出口成長。

圖片來源:AI 圖片日期:2025年9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