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泰時報10月4日電)泰國央行計畫於明年推出「白標自動櫃員機(ATM)」新營業牌照,開放銀行及非銀行業者申請,期望擴大金融服務的可及性,特別是在偏遠地區,進一步推動普惠金融。
根據央行發布的《2025年金融支付藍圖》(Payment Directional Paper under the Financial Landscape 2025),目前已將相關政策草案送交財政部審批,預計2026年初完成審核,並於年底前正式實施。央行助理總裁達拉妮(Daranee Saeju)表示,新牌照將允許銀行、非銀行、金融科技公司及ATM設備供應商等多元業者參與。
她指出,白標ATM主要用於提供基本金融服務,交易手續費不得高於現行標準。但若涉及創新性金融服務,則可依照成本結構適度調整費用。此舉不僅增加金融服務點,也有助於提升交易便利性。
達拉妮強調,雖然數位銀行使用率不斷提升,使銀行分行與ATM數量逐年下降,但部分民眾群體仍依賴傳統服務。央行預測,未來3至5年現金交易占比將由目前的31%降至10%至20%。與此同時,全國電子支付平台 PromptPay 已成為推動無現金社會的主要力量,2024年人均數位支付筆數已達651次,高於2023年的538次與2022年的425次。
央行並指出,將推動中小企業(SMEs)使用 PromptBiz 平台,加速數位支付普及。不過,針對高齡族群,監管機關仍保持謹慎,以避免因數位化快速推進而引發金融詐騙問題。
泰國盤谷銀行(Bangkok Bank, BBL)資深副總裁猜雅力(Chaiyarit Anuchitworawong)表示,該行正在研究參與白標ATM計畫的可行性,未來可能於尚未設置據點的區域部署新型ATM設備。
BBL作為泰國資產規模最大的銀行,疫情後持續縮減實體據點,近三年來已關閉約300家分行,平均每年約100家。該行表示,雖然數位交易快速成長,但白標ATM的推動,仍有助於彌補部分地區金融服務不足的問題。
外界認為,白標ATM政策若順利落實,將有助於平衡數位化與傳統金融服務需求,確保在邁向無現金社會的同時,仍能照顧不同消費族群的實際需要。
圖片來源:Bangkok Post 圖片日期:2025年10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