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泰時報10月4日電)泰國國家天文研究院表示,一年一度的「獵戶座流星雨」將於本月21日晚間至22日清晨達到極大期,若天氣晴朗,民眾有機會以肉眼直接觀測,每小時可見約20顆流星。由於輻射點位於獵戶座,適合全境觀賞,觀測條件良好。
研究院助理院長蘇帕律(Supharerk Krihanon)指出,獵戶座流星雨的活動期介於10月2日至11月7日之間,今年極大期落在10月21日晚間。當晚約22時30分起,觀測者可朝東方天空尋找獵戶座,流星將自其手臂附近輻射而出,並隨時間升至天頂位置,直至翌日清晨仍可見。
他進一步說明,最佳觀測時段為午夜過後。因獵戶座在凌晨時已接近天空中央位置,使流星可在四面八方劃過,提升可見度。雖然極大期的流量僅約每小時20顆,並非全年最多的一次,但由於輻射點接近天球赤道,因此無論位於泰國北部、中部、東北或南部,皆能觀測,屬於大眾容易參與的天象活動。
國家天文研究院提醒,觀測流星雨無需專業器材,以肉眼即可捕捉最自然的畫面。建議選擇光害較少的地點,例如山區、農田、海邊或郊區空曠場域,避免城市燈光干擾,以提升觀賞效果。
獵戶座流星雨的成因來自哈雷彗星(1P/Halley)留下的塵屑。當地球每年運行至其軌跡時,這些高速進入大氣層的微粒會因摩擦燃燒而發光,形成肉眼可見的流星。哈雷彗星上一次接近太陽是在1986年,雖已遠離,但其殘留物質仍持續影響地球。
專家指出,流星雨的觀測不僅是天文愛好者的盛事,也是一個推動科普教育的機會。許多學校、科學機構及天文社團將藉由此現象舉辦觀測活動,讓年輕世代更貼近自然與宇宙,培養對天文科學的興趣。
此外,研究院提醒,觀測條件仍取決於氣候。若當日天空無雲,觀賞成功率高;若遇降雨或雲層厚重,將大幅影響能見度。因此建議民眾持續關注當地天氣預報,選擇合適時間與地點進行觀測。
流星雨不僅是自然景觀的一部分,也象徵人類與宇宙互動的契機。泰國天文界預計將持續推動更多公共教育活動,藉由流星雨等天文現象,提升社會對科學研究的認識與支持。
圖片來源:Thairath 圖片日期:2025年10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