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泰時報10月4日電)泰國社群媒體近日掀起「外來部長」討論熱潮,短短20天內相關互動量突破380萬次,成為政治話題焦點。根據泰國數據公司Wisesight(Thailand)統計,從9月13日至10月2日,政治相關貼文達7,559則,累積互動3,828,850次,顯示公眾對新內閣成員表現的高度關注。
分析顯示,Facebook仍是最主要的政治討論平台,累積互動近147萬次;TikTok以90萬次位居第二,突顯短影音快速傳播的特性;YouTube則排名第三,約17萬次。值得注意的是,整體正面聲量(約90萬次)高於負面聲量(約54萬次),反映民眾對「外來部長」普遍持期待與肯定態度。
在多位「外來部長」中,外交部長西哈薩克(Sihasak Phuangketkeow)最受矚目。他於第80屆聯合國大會發言時,嚴正駁斥柬埔寨「歪曲資訊、反覆自居受害者」的說法,強調真正的受害者是泰國軍人與民眾。其一句「柬埔寨所提到的村莊,在泰國境內,結束了!」迅速成為網路流行語與迷因。相關互動量高達230萬次,相關標籤也獲得近78萬次分享與轉發。
商務部長蘇帕吉(Supachai Suthumpun)則因清晰闡述經濟政策而受到廣泛讚許,相關互動逾118萬次。她在國會報告中提出多項措施,包括應對美國貿易政策、加強原產地證明管理、扶助中小企業六大方案、穩定農產品價格及推動FTA談判,展現務實作風。
其他部長亦獲關注。財政部長艾卡尼提(Ekniti Nitithanprapas)因「半半計畫加強版」引發15萬次互動;布拉薩克(Bawornsak Uwanno)在國會闡述解散國會後施政方向,獲25萬次互動;瓦拉帕(Vorapak Tanyawong)、阿塔彭(Attapol Rerkpiboon)及昌猜(Chanchai Pongpichitkul)也因名列內閣名單而引發社群討論。
觀察人士認為,「外來部長」現象凸顯社群媒體對泰國政治的影響力,政治人物透過公開場合表態與有效傳播,可迅速獲得民意支持。然而,輿論熱度僅是開始,真正的考驗仍在於能否將聲量轉化為具體政策成果,為國家發展帶來實際效益。
圖片來源:Thansettakij 圖片日期:2025年10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