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鋼進口受阻 電子殘件引發爭議

(台泰時報10月3日電)泰國廢鋼進口業者近日面臨嚴格管制,導致部分貨物滯留港口長達七個月。事件起因於進口廢鋼中被檢出含有少量電子零件,依據《危險物質法》相關規定,主管機關判定其屬於禁止進口範疇,並要求將貨物退回原產國。

泰國鋼鐵製造商 米爾康鋼鐵公司(Millcon Steel PCL) 董事長 巴拉威(Prawit Horungruang) 表示,公司子公司 威斯特克博覽有限公司(Westech Exponential Co., Ltd.) 主要從事報廢車輛進口回收業務,經營已逾二十年。然而,今年三月進口的一批共計兩千噸廢鋼因檢出不到1%的電子零件,被海關與相關單位判定違反規範,貨櫃自此滯留港口。

巴拉威指出,相關貨物原本僅作為回收鋼材使用,並非有意進口電子廢棄物。他認為現行法律缺乏對「附帶混入」情況的明確界定,導致企業在執行層面遭遇困難。該批貨物滯留至今,造成公司需負擔逾5,000萬泰銖的港口與船運罰金,金額遠高於原始貨值。公司已表達願意依主管機關正式命令辦理退運,但希望政府提供明確法律依據,以便與原產國溝通。

工業廠房局(DIW)局長 蓬育(Ponyos Klungrong) 表示,隨著國內發現大量電子廢棄物進口,政府於今年六月由商業部公告,正式將電子廢棄物列為禁止進口品項,並與《危險物質法》相互呼應。無論檢出數量多少,只要發現有電子零件混入,均屬違規,必須退回原產國。

蓬育指出,部分企業藉由廢鋼回收進口規避檢查,造成環境與社區影響。近年來工業部與商業部、資源環境部加強聯合檢查,鎖定不合規業者並展開追查。此次事件雖涉及比例極低,但依現行法規,仍不得豁免。後續將召集商業部及自然資源與環境部共同研議解決方案,避免企業陷入長期爭議。

報導指出,泰國鋼鐵產業近年受國際傾銷及國內需求疲弱影響,不少鋼廠停產或縮減規模。米爾康鋼鐵公司近期才重啟鋼筋生產線,但整體市場仍低迷。業界認為,若進口規範過於嚴苛,恐進一步衝擊回收產業及鋼材供應鏈,呼籲政府在維護環境與產業發展間取得平衡。

目前,該批貨物是否能獲得例外處理仍未明朗。主管單位強調,必須依法辦理,且會持續監控類似案例,以確保相關政策落實。企業方面則希望盡快獲得官方最終決定,以免損失擴大。

 

圖片來源:Prachachat 圖片日期:2025年10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