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旅遊爆紅 泰國產值逾6.7千億

(台泰時報10月3日電)泰國觀光及體育部最新數據顯示,2025年泰國健康旅遊產業總產值預計突破6.7千億泰銖,帶動相關產業鏈全面成長,特別是以水療、泰式按摩、瑜伽及養生療程為主的「Wellness & Spa」服務,逐漸成為推動泰國邁向世界養生旅遊目的地的重要引擎。

根據觀光及體育部經濟司統計,目前泰國共有92,813家健康旅遊相關業者,分為直接服務與間接服務兩大類。直接服務包含醫療院所、健康檢測與水療中心等,共28,203家,市場規模約2.2千億泰銖;間接服務則涵蓋零售、運輸與觀光支援產業,合計64,610家,市場規模達4.5千億泰銖。

展望2026年,增長最快的五大健康產業依序為:飯店與度假村、餐飲服務、醫院業務、航空客運以及化妝品製造。專家指出,除醫療與餐飲外,國際旅客對水療與養生療程的需求快速上升,包括精油按摩、足底按摩、草本療程、去角質、瑜伽及排毒等,顯示泰國在「Wellness & Spa」領域具備高度發展潛力。

泰國水療協會會長蘇奈(Sunai Wachirawarakarn)接受訪問時表示,雖然今年因負面消息衝擊,第二、三季旅遊人數與收入略有下降,但預期第四季至明年第一季將恢復增長,正逢旅遊旺季,外國遊客回流可望帶動市場復甦。他同時提及,泰國大型醫療企業BDMS加入協會並推動國際性活動,如「Thailand Power Wing Award」,顯示業界已形成合力,致力將泰國打造成全球養生旅遊的重要據點。

國際健康產業研究機構GWI的資料指出,泰國養生旅遊市場在疫情後成長超過120%,但距離疫情前水準仍有差距。市場主要由兩類旅客組成:一是專為健康而來的「Primary Wellness Traveler」,二是以休閒為主、健康消費為次的「Secondary Wellness Traveler」。兩者平均花費差距約1,000美元(約3萬泰銖),近年後者比例逐漸增加,顯示結合度假與養生的產品正受到青睞。

蘇奈強調,泰國直接服務產業收入最高的仍是醫院,其次是藥品零售與化妝品製造,而水療業者則持續增加,並逐步轉型為全方位養生服務,與五星級飯店合作成為趨勢。例如BDMS與普吉島的高端度假村合作,共同打造養生度假方案,展現跨界結合的新商機。

在客源結構方面,國際遊客仍佔主導地位,比例高達八成,泰國本地客僅兩成。主要外籍顧客來自馬來西亞、中國及新加坡,集中於東南亞大眾市場。由於泰式按摩與水療價格普遍低廉,每小時僅200至300泰銖,業界人士認為,若能透過專業療程與長期計畫提升價值,不僅能改善就業環境,亦可使產業更具競爭力。

同時,國際間掀起的「養生地產」(Wellness Real Estate)趨勢也逐漸進入泰國市場。雖然目前投資規模仍落後於杜拜、新加坡及中國,但隨著消費者意識提升,泰國有望逐步追趕,打造醫療、養生、觀光並進的完整產業鏈。

蘇奈最後指出,未來1至2年內,泰國養生旅遊收入有望恢復至疫情前水準。面對印尼與菲律賓等區域競爭者,泰國必須強化醫療專業與草本藥材優勢,並融入創新服務及科技應用,以確保在國際養生經濟版圖中持續保持領先地位。

圖片來源:Thansettakij 圖片日期:2025年10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