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赤擴大 專家促稅改

(台泰時報10月3日電)泰國學者指出,為應對持續性的財政赤字並縮小貧富差距,政府需全面檢討稅制,包括取消進口葡萄酒零關稅、推行土地及建物累進稅,以及考慮調整加值稅(VAT)稅率。專家強調,若稅改落實,將有助於增加財政收入並改善社會不平等。

泰國農業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兼博士生導師奇達萬(Chidawan Chanakul)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數十年來泰國政府長期以來財政收支失衡,歲入不足與龐大支出形成結構性赤字。同時,政府透過國營事業與專責金融機構持續舉債,使公共債務快速攀升,目前已達國內生產毛額(GDP)的65%。

ชิดตะวัน指出,現任政府以阿努廷(Anutin Charnvirakul)為首的政策固然有助於紓困民生,但財政弱點日益顯現。為改善現況,首先應檢討前屆政府推動的進口葡萄酒零關稅政策。該措施自2024年2月底起將稅率自原本54%至60%降為零,不僅造成國家巨額稅收流失,還加劇社會不平等,主要惠及高端葡萄酒進口商與消費族群。

其次,土地與建物稅的改革被視為當務之急。根據國家經濟與社會發展委員會(NESDC)近期調查,泰國土地持有差距嚴重,最富有的1%人口持有全國34.91%的土地價值,且土地最多與最少持有群體之間差距高達710倍。奇達萬認為,累進式土地稅屬於理論上的「完美稅」(perfect tax),能增加國庫收入、降低不平等,並可替代部分其他稅項,若落實改革將有效緩解財赤。

至於加值稅調整,奇達萬建議應在土地稅改革後再行考慮。若政府未先動員土地稅卻貿然提高VAT,將引發民眾質疑政府偏袒富裕階層與地主利益。他建議未來應採差別稅率,例如奢侈品15%,必需品8%,以兼顧財政收入與社會公平。

他進一步指出,除了稅收改革,政府還需同步降低支出壓力。具體措施包括調降內閣與國會議員薪資、刪減各類委員會津貼,並強化反貪腐機制,以避免公共資源外流。同時應檢討對柬埔寨的援助計畫,取消前屆政府簽署的七項合作專案,以減輕財政負擔。

專家最後強調,唯有透過土地稅改革、VAT調整及削減不必要支出並結合反貪腐,泰國財政才能走向可持續發展。

圖片來源:Thansettakij 圖片日期:2025年10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