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出口受阻 特朗普稅制衝擊顯現

(台泰時報10月2日電)泰國人民黨副黨魁威拉育(Weerayuth Kanchuchat)1日透過社群媒體發文指出,美國自8月7日開始對泰國商品徵收19%報復性關稅(Reciprocal Tariff),已對泰國出口數據產生明顯衝擊。他強調,最新公布的8月份出口數字,已顯示四大警訊,恐對未來泰國經濟帶來深遠影響。

威拉育表示,美國是泰國最重要的出口市場,2024年泰國出口總額達10兆泰銖,其中18%輸往美國,貿易順差達1.2兆泰銖,用以彌補對中國1.6兆泰銖的逆差。今年上半年,對美出口持續以14%至29%的年增率成長,成為拉動GDP的關鍵引擎。然而,8月數據卻顯示情勢急轉直下。

根據官方數據,泰國對美出口額由此前每月逾2,000億泰銖,下降至8月的1,800億泰銖,年增率僅剩0.7%,與上半年逾20%的成長形成鮮明對比,顯示所謂「特朗普稅」的影響已正式浮現。

在產業層面,電子產品雖仍維持增長,但增速明顯放緩。受加徵關稅的產品如變壓器,8月出口僅成長9%,較此前26%至79%的月增率大幅回落;電腦設備仍成長27%,但低於過往40%至90%的水準。

相比之下,非電子類出口受創更為嚴重。8月出口跌幅最大的商品包括珠寶首飾下降30%、罐頭魚類下降29%;其次是橡膠手套下滑24%、空調下滑23%、汽車輪胎下滑23%、寵物食品下滑19%及紡織品下滑17%。這些產業多以本土企業為主,且吸納大量勞動力,例如珠寶首飾出口業聘用5.5萬人,紡織業則有12萬人受僱。威拉育呼籲政府應將此類「紅旗產業」作為重點扶助對象。

他進一步指出,上半年出口激增,主要源於企業提前出貨至美國倉儲,以規避關稅風險,並非實際需求拉動。此種「前置出口」(Front-loading)將導致下半年及2026年出口動能驟減,恐由經濟拉力轉為拖累。多家研究機構已預測,若趨勢持續,泰國2026年GDP成長率可能僅剩1.5%。

面對挑戰,威拉育建議政府應加速政策應變,並利用「Reinvent Thailand」平台整合公私部門與金融機構,共同支援受衝擊產業,提供精準補貼及開拓新市場。他強調,不同產品需差異化策略,例如罐頭魚類與珠寶首飾的市場拓展方式截然不同,政策必須「精準投放」。

最後,他指出,這場關稅衝擊應被視為泰國產業轉型契機,透過製造業、勞動力與技術全面升級,以因應全球貿易的不確定性與長期波動。

圖片來源:Matichon 圖片日期:2025年10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