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泰時報10月01日電)泰國財政部於9月30日公布2025財政年度前11個月(2024年10月至2025年8月)財政收支情況,顯示政府淨收入總額為2兆5,041.4億泰銖,雖較去年同期增加468.65億泰銖,成長1.9%,但仍較原定目標少收3,415.6億泰銖,短收幅度約1.3%,反映財政壓力仍存。
根據財政部數據,本年度稅收低於目標的主要原因來自汽車稅收不足。由於政府推動電動車政策,傳統汽車繳稅數量低於原本估算,使相關稅收出現缺口。此外,企業所得稅及進口增值稅亦低於預期,原因包括保稅區優惠使用率增加,以及國際與國內經濟狀況的變化,導致進口活動不如預期。
同時,財政部指出,部分部會與國營企業繳庫收入優於估算,對整體財政形成一定支撐。政府仍持續透過財政監控機制,緊密追蹤稅收進展,以確保財政運作不因收入不足而出現結構性問題。
就政府現金流而言,報告顯示,2025財政年度前11個月,國庫收入共計2兆4,737.6億泰銖,而支出總額則達3兆3,728.2億泰銖。為填補財政缺口,政府借款8,695.1億泰銖,使得截至8月底,庫存資金餘額僅剩4,598.6億泰銖,顯示支出與借款規模持續擴大。
財政部相關官員表示,政府正評估如何優化稅收結構,並研究增加長期財政收入的方法,以降低對舉債的依賴。他指出,新能源與電動車政策仍是國家戰略,但必須在推動產業升級與確保財政穩定之間取得平衡。
此外,泰國財政部近期也注意到國際評級機構可能在11月再次下調泰國信用展望,主要原因包括國內政治不確定性與財政赤字擴大。財政部官員強調,將持續推動財政改革,以增強外部信心,同時確保國家有足夠資金進行基礎建設及社會支出。
財經界觀察人士指出,泰國當前情勢反映兩難局面:一方面政府必須透過優惠措施鼓勵消費與產業轉型,但另一方面稅收卻因政策效應而出現下降。若赤字規模持續上升,可能影響未來政府投資能力與國際融資成本。
展望未來,分析認為政府需要在推動產業政策與財政穩健之間尋找新的平衡點。除強化長期稅基外,減少依賴舉債亦成關鍵。如何在電動車等產業支持政策與國家財政收支之間保持協調,將是接下來數年的主要挑戰。
圖片來源:DAD.CO.TH 圖片日期:2025年10月0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