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泰時報9月27日電)泰國總理兼內政部長阿努廷(Anutin Charnvirakul)27日率團赴大城府,實地勘查水患情況並慰問受災居民。此行隨行者包括高教科研創新部(MHESI)部長蘇拉薩(Surasak Panjaroenworakul),以及相關部會與地方官員,共同討論因應措施並分送救援物資。
阿努廷與內閣團隊首先抵達坐落於湄南河畔的曼巴南縣邦查尼(Bang Ban)區寇奇蘭寺(Wat Khok Hiran)前廣場,向受災民眾分發1,000份救援包,內容涵蓋日用品、食物及藥品。同時,政府亦發放喪葬補助及遺屬慰問金予一名罹難者家屬。隨後,代表團步行至邦查尼區長辦公室前道路,逐戶探視並將物資送到受淹家庭。
阿努廷在現場表示,大城府長年位處湄南河下游低窪地帶,幾乎每年皆遭逢水患。由於此河段呈「瓶頸」地形,導致水流受阻,排水不易,洪水因而氾濫。政府深知當地居民飽受困擾,並強調並未坐視不理,將全力推動各項治水計畫,務求降低災害衝擊。
他指出,中央政府已責成國家水資源辦公室(ONWR)統籌規劃,並與高教科研創新部合作,導入尖端科技應用,以提升中部流域的防洪能力。此次行程特別邀請水資源信息研究所(Hydro-Informatics Institute, HII)與地理資訊與太空技術發展署(GISTDA)主管隨行,協助蒐集與分析相關資料,作為後續制定防災方案的重要依據。
大城府知事尼瓦(Niwas Rungsakorn)則向總理建議,中央政府應優先改善洪水預警系統,使其更快速、精準與現代化,讓居民能及時應對。此外,地方亦盼政府考量災民「失去工作機會」的補償問題,因每年需停工三至四個月以因應洪水,對生計衝擊甚鉅。
尼瓦並呼籲加快救助金發放流程,因水患造成家庭收入銳減、支出增加,現有補助辦法往往不足以因應。他希望中央能修訂補償規範,讓救助更貼近實際損害,並在時效上更具效率。
與會地方代表也再次提出,必須從根本上推進下湄南河防災計畫,涵蓋灌溉署提出的九項治水工程,認為若能落實,將有助於徹底解決大城一帶「年年水患」的問題,避免災情反覆發生。
阿努廷則回應,政府將把地方意見納入政策考量,並透過跨部門合作,尋求長遠解決方案。他強調,防洪與民生息息相關,政府將兼顧工程措施與科技應用,力求讓居民真正獲得保障。
此次勘災行程,除展現政府對災民的關懷,也凸顯泰國當局在面對氣候挑戰時,嘗試結合高等教育、科研與創新部門力量,以科學手段輔助傳統水利措施,建立更完善的災防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