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強化反詐行動 跨國合作鎖定網路犯罪

(台泰時報10月27日電)泰國政府近日宣布將加強打擊網路詐騙與跨境犯罪,計畫透過修法、跨國合作與科技手段,全面整頓詐騙集團活動。此舉被視為對境內外詐騙蔓延現象的系統性回應,並旨在恢復國際社會對泰國金融與數位安全的信心。

泰國總理阿努廷(Anutin Charnvirakul)表示,政府將強化即時情報共享與邊境合作,防止泰國成為網路詐騙的中轉或據點。泰緬、泰寮及泰柬邊境自疫情以來成為詐騙活動集中地,聯合國報告指出,相關集團涉及人口販運與強迫勞動,規模以數十億美元計。

數位經濟與社會部(DES)透露,泰國預計於本月底在越南河內簽署《聯合國反網路犯罪公約》,以強化國際合作。外交部並重申,泰方將與美國及東南亞各國合作,聯手瓦解跨境詐騙網絡。

司法部長魯塔蓬(Rutthapon Naowarat)表示,特別調查局(DSI)將成立專案小組,統一處理全國重大詐騙案件。數位部長柴查諾(Chaichanok Chidchob)則指出,政府正推動修訂《科技犯罪防制緊急法令》第二版,以允許當局採用「白帽駭客」技術主動出擊,鎖定跨境詐騙源頭。第三版修正案預計四個月內生效,使泰國能對境外詐騙集團採取網路反制行動。

同時,國家廣播與電信委員會(NBTC)宣布,自11月起全面登記「SIM中繼盒」(SIM Box),未經登記的設備將無法連接通信網路,以阻斷詐騙集團利用境外訊號操作。委員會亦要求業者限制邊境地區的訊號範圍,避免被不法份子跨境濫用。

根據「全球反詐聯盟」(Global Anti-Scam Alliance)與Whoscall共同發布的《2025年泰國詐騙現況報告》,泰國已成為亞洲受詐騙影響最嚴重國家之一。調查顯示,72%的成年人曾遭詐騙嘗試,每人平均每年遭遇172次詐騙;其中14%實際蒙受損失,平均金額約12,955泰銖。投資型詐騙占比高達66%,主要透過電話、簡訊與社交媒體發動。

社群平台仍是詐騙關鍵媒介。Meta公司與泰國警方中央調查局(CIB)合作,已關閉逾700萬個與詐騙活動相關的帳號。警方統計顯示,今年1月至4月網路詐騙造成損失約76億泰銖,其中網購詐騙最為普遍。

旅遊業亦受波及。今年初中國演員王星遭綁至緬甸詐騙園區事件引發關注,韓國政府隨後設立專案組協助被誘騙赴柬勞工,並禁止公民前往高風險地區。這些事件影響泰國旅遊形象,截至10月中外籍旅客年減7.45%,其中中國旅客銳減34.9%,韓國旅客下降17.7%。

泰國飯店公會北部分會主席派山(Paisarn Sukjarean)表示,韓國團體旅遊尚維持穩定,但自由行預訂速度放緩。政府寄望藉由新任旅遊大使、韓國藝人Lisa的影響力與強化安全措施,重建東北亞旅客信心。

泰國工業聯合會(FTI)主席格連猜(Kriengkrai Thiennukul)指出,政府對跨境詐騙的行動仍不明確,應加速推動政策落實,以免國際信任受損。近期前副財長渥拉帕(Vorapak Tanyawong)遭指涉入詐騙網絡並辭職,更使問題複雜化。

泰國出口商委員會主席塔納功(Dhanakorn Kasetrsuwan)呼籲政府建立跨部門監控機制,整合金融機構、銀行與科技單位,及時偵測異常資金流動,防止洗錢與詐騙資金轉移。同時應設立「網路詐騙風險通報系統」,並強化企業數位安全教育,協助中小企業防範詐騙攻擊。

他並建議政府推動「公私協力防詐平台」,由執法機關、資安單位與出口商共同分享資訊,建立可即時回報的安全通道;並加強與鄰國合作,阻斷跨境洗錢與非法資金流,確保貿易透明運作。

圖片來源:Bangkok Post 圖片日期:2025年10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