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推「晶片到造船」政策 外資憂偏袒財團

(台泰時報11月7日電)越南政府推動「晶片到造船」(chip-to-ship)產業戰略,鼓勵大型民營企業參與基礎建設與高科技發展,但此舉引發金融監管單位與外資投資人對傾斜與風險的疑慮。越南最大民營集團Vingroup日前宣布計畫投資700億美元興建全國高速鐵路,並自行生產列車車廂,引起社會高度關注。

該計畫呼應越共中央總書記蘇林(To Lam)於今年5月發布的「第68號決議」(Resolution 68),被外界稱為「革新開放2.0」(Doi Moi 2.0),旨在以國家主導下強化私營部門力量。決議強調培育具國際競爭力的「國家冠軍企業」,並允許以限制招標或直接委約等方式提供政策優惠。

根據路透社取得的官方文件,越南央行與財政部對Vingroup高槓桿經營及缺乏軌道建設經驗表達憂慮,認為若以政府零利率貸款及30年期攤還方案資助,恐對銀行體系造成風險。財政部更指出,長期免息貸款等同於國家補貼,可能影響越南的主權信用評級。

Vingroup則回應稱,公司負債水準符合國際標準,並未與政府討論任何特權安排。據知情人士透露,部分官員鼓勵該集團投標,並探討沿線地產開發與電動車品牌VinFast的配套支持。

該鐵路計畫為越南史上最大基建案,首期將連接河內與胡志明市,全長約1,500公里,預計明年動工。除Vingroup外,本地汽車製造商Thaco亦提出類似提案。草案顯示,政府傾向採納由兩家民企主導的融資架構,國家負責土地徵收與八成建設資金。

然而,監管機關與外資投資人皆警告「政府過度依賴特定財團」的風險。國際信評機構惠譽(Fitch Ratings)分析師譚威利(Willie Tanoto)表示,若成長動能過度集中於少數大型集團,銀行貸款曝險恐增加;但若監督得宜,改革亦有助改善資金配置效率。

亞洲開發銀行(ADB)高級經濟學家阮巴雄(Nguyen Ba Hung)指出,決議雖有助培養本土龍頭企業,但須防止企業壟斷與利益關係擴大化。文件中對「反貪腐」僅一處提及,與前總書記阮富仲(Nguyen Phu Trong)任內強力反貪運動相比,焦點已轉向「加快經濟推動」。

韓國商會名譽會長洪善(Hong Sun)表示,越南試圖建立類似韓國財閥(chaebol)的「晶片到造船」產業鏈,但外資仍觀望。決議發布後五個月內,越南外資承諾額較去年同期下降5%,外資持股比例自16%降至約15%。

多名駐越南的外資顧問與經濟學者指出,外資普遍支持越南擴大民營企業角色,但同時擔心決策透明度不足與政策偏袒現象。「近期政策似乎讓少數大型資本企業獲得優先地位,若缺乏監督,恐造成結構性風險。」越南律師事務所bizconsult法律顧問阮氏(Thi Nguyen)表示。

圖片來源:Reut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