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https://www.matichon.co.th/news-monitor/news_5380267
圖片日期:2025年9月23日
【本報訊】泰國政治局勢再度掀起波瀾。人民黨日前在國會投票中,支持阿努廷‧查恩維拉古(Anutin Charnvirakul)出任第32任總理。這一決定不僅改寫政壇版圖,也讓「四個月限期」成為外界聚焦的關鍵詞。
根據雙方簽署的合作備忘錄(MOA),政府承諾在120天內推動憲法改革,並由百分之百民選產生的憲法起草會議負責修憲。然而,過程仍需仰賴參議院支持,外界擔心「毀約」或拖延。進步運動領袖塔納通‧宗龍倫吉(Thanathorn Juangroongruangkit)在法政大學演講時直言,「如果進入第121天,所有承諾都將面臨背離」。
這場演說舉辦於「19/9 Remember Me」活動,與會者不僅回顧2006年軍事政變及2020年王宮廣場群眾運動,更將目光投向未來四個月。現場的氣氛顯示,公民社會對憲改的期待仍強烈。
觀察人士指出,若能在期限內落實改革,人民黨有望由「小黨」躍升為執政核心,提升政治公信力;反之,一旦失信,不僅可能重蹈泰愛泰黨解散的覆轍,更會加深政局不確定性,對經濟與投資環境帶來負面影響。
經濟界亦憂心忡忡。泰國旅遊與外資原本期待新政府帶來政策穩定,但若改革停滯,勢必影響國際投資人對泰國市場的信心。尤其在區域競爭激烈之際,政局變化將直接牽動資本流向與泰銖走勢。
隨著阿努廷正式上任,外界正緊盯人民黨與執政聯盟如何在四個月內交出答卷。這段「倒數計時」不僅關乎憲法,更關乎泰國能否跨越政治不確定性的臨界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