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谷公車局調降EV規格 恐衝擊7年營收逾27億泰銖

圖片來源:https://www.thansettakij.com/economy/megaproject/639617 

圖片日期:2025年9月23日

【本報訊】泰國曼谷大眾運輸局(BMTA)近期核准總值153.55億泰銖的電動公車租賃計畫,規模達1,520輛,租期7年。然而,當局將原先規劃的車長12公尺下修至10.5公尺,市場憂慮此舉將使載客量下降,進而造成整體營收損失,估算7年內恐減少約27億泰銖。

BMTA局長吉迪坤(Kittikarn Jomduang Jaruwanpolkul)表示,短車型在曼谷複雜交通環境下更具靈活性,且電動車取消前置引擎艙,能釋放更多座位空間,因此不影響實際乘載能力。依據招標文件(TOR),新車款需至少配置35個座位,等同現行12公尺柴油公車。

儘管官方如此保證,但多方質疑聲浪仍起。反貪腐組織「泰國反貪腐協會」(ACT)主席瑪納(Mana Nimitmongkol)公開指出,BMTA歷來採購案屢被批評缺乏透明度與規格疑雲,此次調降規格勢必引起外界懷疑。ACT強調將持續監督,避免重蹈過往爭議。

根據BMTA內部估算,若每輛公車因縮短車身導致每日少載12人次,以最低票價20泰銖計算,全體1,520輛公車每日將流失約109萬泰銖,換算7年合計營收減損高達27.96億泰銖。

BMTA則回應,TOR規範除車長10.5公尺外,仍須確保足夠的座位配置與無障礙設計,並強調整體專案經費包含車輛租金1,013億泰銖、維護費32.4億泰銖,以及充電設施租金9.67億泰銖,財務規劃符合長期效益。官方研究亦顯示,EV公車能顯著降低燃料與維修成本,提高營運效率。

根據計畫,該專案將在10月完成招標程序,並於2026年底起交付,預期至最終將全面汰換約3,000輛老舊車輛。BMTA強調,此案已獲前任內閣批准,不受政局更迭影響,進程可如期推動。

然而,ACT進一步警告,若缺乏公開監督,問題恐重演。過去曾有業者以規避稅負名義,將中國製車輛轉口馬來西亞再輸入泰國,或透過限制在地零組件認證單位,形成規格綁標疑慮。該組織呼籲,BMTA應主動公開所有技術與財務資訊,並允許業界與民間團體充分表達意見,才能杜絕黑箱與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