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泰時報10月10日電)泰國總理府部長森提(Santi Piyathat)10日於政府大樓召開記者會表示,電子菸在校園及社會間迅速蔓延,對青少年造成潛在傷害,已成「社會中的無聲危機」。政府將採取強硬手段,推動修訂《防止與打擊洗錢法》(Anti-Money Laundering Act),把電子菸交易列為洗錢犯罪的基礎行為,以強化執法力度。
森提指出,電子菸問題近年惡化,尤其在學校與教育機構中普遍流行,長期影響青少年腦部發展與健康。他強調,若不立即採取有效措施,未來將難以控制。此次行動屬於政府解決社會隱性問題的重點政策,並已獲總理授權主導相關協調與立法推動。
他說,經與多部門協商後,政府已擬定多項對策,核心在於「教育與執法並行」。一方面將加強宣導,提升青少年、家長及社會大眾的認知,透過線上與線下多管齊下傳播資訊;另一方面則要求民間組織積極參與社區監督,共同防堵電子菸的流通與使用。
森提指出,過去執法單位已成功查獲大量非法電子菸產品,並依法起訴相關業者。但由於販售網絡龐大且牽涉多方,僅依賴現行《海關法》處理走私案件,需耗時蒐證與鑑定,難以及時阻斷犯罪鏈。若電子菸能被列為洗錢犯罪的「原始行為」,執法人員即可直接凍結資金、追查上游供應,執行將更迅速有效。
依目前構想,修法草案將提交國會委員會審議,若通過,未來電子菸交易、進口、走私或相關資金流動,均可能觸及洗錢罪條文,最高可面臨監禁與巨額罰金。此舉被視為泰國首次以金融犯罪手段介入公共衛生議題。
森提補充,電子菸問題涉及多個部會,包括海關署、商業部與教育部等。各單位須全面檢視現有法規是否仍具時效性與執行力,若條文落後或漏洞明顯,應盡速修正後再提交內閣審議。他強調:「這不只是青少年健康問題,更是社會治理與國家安全層面的新挑戰。」
根據泰國公共衛生部資料,近年電子菸市場規模成長迅速,非法走私及網路銷售屢禁不止。當局擔憂電子菸成為毒品與其他非法貿易的掩護工具,並藉由未登錄商戶進行資金洗白。泰國自2014年起全面禁止進口、販售及持有電子菸產品,但實際違規案件仍持續上升。
森提最後表示,政府將與警方及洗錢防制辦公室(AMLO)密切合作,加強跨部門情報共享,建立電子菸查緝資料庫,以便迅速追蹤供應鏈與涉案資金。他強調,此次修法「是為了下一代的健康與社會的安全,勢在必行」。
圖片來源:Khaosod 圖片日期:2025年10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