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稻價探十年低點 菲國限令重創出口

(台泰時報10月10日電)泰國稻米出口價格出現十年來最低點,主因是菲律賓宣布延長禁止進口措施,以穩定國內稻價並扶助本國農民,導致全球稻米市場價格同步下滑。根據泰國稻米出口商協會指出,泰國5%白米國際報價已跌至每噸355美元,較前期下降1.9%,為自2015年9月以來最低水準。

根據《彭博社》(Bloomberg)報導,菲律賓為全球最大稻米進口國之一,其延長進口禁令的政策對主要出口國如泰國、越南與印度產生直接衝擊。市場分析指出,泰國出口商短期內恐面臨銷售量下滑及價格競爭加劇的雙重壓力。

雖然價格下跌尚需時間才能反映至零售端,但由於泰國是亞洲及非洲主要稻米供應國之一,價格變動可能進一步影響多國糧食市場,尤其在依賴稻米為主食的地區,如東南亞、中東及撒哈拉以南非洲。

根據國際稻米市場數據,2024年全球稻價曾因氣候不穩及供應短缺飆升至十五年高點,但隨2025年全球氣候改善、主要生產國收成增加,稻價逐步回落。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預測,2025至2026年度全球稻米產量將達5億5640萬噸,創歷史新高,預期全球庫存量亦將隨之增加。

此外,印度季風期雨量高於平均,為該國稻作收成提供支持。印度作為全球最大稻米出口國之一,近期解除部分出口限制,以避免國內供應過剩。分析指出,若印度出口量回升,將加劇全球市場供應,持續壓低稻價。

泰國稻米出口商表示,目前出口量已出現放緩跡象,尤其在中東與非洲市場,買家轉向尋求價格更低的供應來源。部分業者呼籲政府介入協調,避免價格戰導致農民收益進一步下滑。

泰國農業經濟辦公室(OAE)則指出,儘管國際市場短期承壓,但泰國稻米仍具品質與品牌優勢,中長期出口前景仍有支撐。官方計畫推動產品差異化與市場多元化策略,以減少對單一國家需求的依賴。

報導強調,稻米是全球超過30億人口的主食,佔東南亞地區民眾每日熱量攝取的一半以上。任何價格波動都可能影響糧食安全與生活成本,因此各國政府的貿易政策動態,將成為國際糧價的重要變數。

圖片來源:Bangkok Biz News 圖片日期:2025年10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