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房市承壓 專家籲逆勢尋機

(台泰時報10月10日電)國際房地產顧問公司高緯環球(Cushman & Wakefield Thailand)指出,泰國房地產市場正面臨多重挑戰,包括泰銖升值、公共支出延遲以及公共與家庭債務增加等壓力,使得2025年經濟成長趨緩。然而,工業園區、精品飯店與生活型態公寓等部分領域仍展現成長潛力,若能善用政策與市場結構轉變,2026年將有機會逆勢突圍。

高緯環球泰國區總經理蓋瑞斯(Gareth Michael Powell)分析,泰國今年國內生產毛額(GDP)預估成長1.8%至2.3%,顯示整體經濟復甦仍顯遲緩。政府投資步調不如預期、家庭負債高企,加上全球經濟不確定性,使房地產市場陷入調整期。他指出,市場雖猶如穿越「雙重風暴」,但部分產業已顯示出轉型契機,尤其工業與觀光相關項目最具韌性。

物流與工業用地需求持續上升,外資投資動能穩定。全國工業園區總面積達22萬1,458萊,空置率由上季的8.69%降至7.13%,平均售價每萊804萬泰銖,另有1萬6,000餘萊土地準備開發,以因應新增投資。工廠建築(RBF)總面積342萬平方公尺,空置率降至11.7%;倉儲設施(RBW)達599萬平方公尺,空置率降至17.2%,反映出外商製造與電商需求上升。泰國投資委員會(BOI)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核准外資項目達1,063件,總金額6,296億泰銖,主要集中於數位科技、電子電器、汽車及資料中心等高附加價值產業。

旅遊業方面,高緯環球市場投資部主管納拉薩(Narasak Supakornthanakit)指出,儘管中國旅客人數減少約35%,但截至9月21日,外籍旅客總量仍達2,345萬人次,較去年減少7.4%。他指出,市場結構變化帶動「生活風格飯店」與「精品旅館」興起,這類住宿品牌強調永續設計、文化體驗與品牌個性,能吸引Z世代與新世代旅客。預料2026年旅宿業與零售業仍有成長空間,但必須更快擁抱數位科技與健康生活概念,才能提升投資吸引力。

高緯環球研究顧問部主管蘇拉傑(Surachet Kongcheep)表示,曼谷零售市場今年前三季新增商場面積15萬平方公尺,第4季尚有6,900平方公尺待開幕,整體庫存約720萬平方公尺。雖租金平均上升2.06%,但出租率下降1.3%,主因郊區新案供給過多。住宅市場同樣承壓,第3季新開案僅6,618戶,多採「軟開幕」方式測試市場反應。蘇拉傑指出,7月至8月期間銷售氣氛低迷,購屋信心不足。雖新案售價季增47%,但多位於捷運外圈區,價格主要受土地成本支撐。若中國經濟回穩、國際局勢改善,2026年可能迎來外資買盤回流。

辦公市場方面,高緯環球辦公部主管烏吉(Ukris Pornphattanapiroj)透露,曼谷現有辦公樓總量達893萬平方公尺,其中近半位於市中心商業區(CBD),另有65萬平方公尺新案預定2027年前陸續完工。雖空置率略降至26%,但競爭持續激烈,A級辦公大樓平均租金降至每平方公尺每月937泰銖。部分租戶遷往具綠建築認證與節能系統的新樓,老舊建物若不升級恐面臨市場淘汰。展望2026年,市場仍將依賴跨國企業租賃需求,預期隨全球經濟回暖,租金將逐步回升。

蓋瑞斯總結指出,雖整體房地產市場短期仍受壓力,但工業投資穩健、旅遊業結構轉型、以及基礎建設擴張,均為泰國中期經濟的重要支撐。他強調:「危機並非終點,而是開啟新契機的起點。」


圖片來源:AI 圖片日期:2025年10月10日